[发明专利]一种实现靶弹重量调节的无控靶弹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94226.0 | 申请日: | 202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550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濛;何鹏;娄永春;郝义龙;王燕宾;孙福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新力动力设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42B8/12 | 分类号: | F42B8/12;F42B10/3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徐晓艳 |
地址: | 20110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重量 调节 无控靶弹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靶弹重量调节的无控靶弹,其结构主要包括前舱、弹载任务舱、动力舱、尾舱、四片弹翼、前舱配重组、尾舱配重组;前舱位于靶弹头部,往后依次是弹载任务舱、动力舱与尾舱,各舱段采用圆周均布、规格相同的沉头螺钉连接,无控靶弹下方有两处“T”形滑块,配合发射架进行倾斜式发射。动力舱尾部安装4片弹翼,呈“X”布局。前舱配重组、尾舱配重组由多个配重环组成,根据使用要求增减配重环数量,从而完成靶弹重量的调节。本发明能够在不改变靶弹气动外形和动力性能的前提下,仅通过调整内部的2处配重组,调节靶弹质量,完成导弹飞行试验中不同高度的供靶任务,配重组可在试验现场快速拆装,方便快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控靶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快速调节外弹道特性的低成本无控靶弹。
背景技术
靶弹是防空武器系统在研制、定型、批抽检、鉴定以及部队实战化训练中,考核防空武器系统作战效能和部队实战能力的一种常用靶标,可以模拟各种打击目标的飞行特性,供导弹进行拦截试验。
靶弹作为防空武器系统的一次性陪试器材,必须具备模拟度高且成本低的特点。故需要一种结构简单、使用便捷的靶弹产品,在仅进行简易改装的情况下就能快速调节其外弹道特性,且能够在飞行试验现场实施改装,满足防空武器系统在拦截试验中不同弹道高度的供靶需求。一般一款靶弹产品只能满足一种飞行弹道的需求,也有某些靶弹为达到使用同一款靶弹飞出不同弹道的目的,在弹翼上加装阻推锥,通过改变气动外形来改变靶弹的弹道特性,但此方法需要对气动特性进行重新分析,由于目前气动特性仿真手段不够精确,改变气动外形需要重新进行飞行试验或者风洞试验来验证,这会大大增加研制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快速调节外弹道特性的无控靶弹,在不改变靶弹气动外形和动力性能的前提下,仅通过调整内部的配重结构调整靶弹重量,完成导弹飞行试验中不同弹道的供靶任务。
本发明提供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实现靶弹重量调节的无控靶弹,包括前舱、弹载任务舱、动力舱、尾舱、四片弹翼、前舱配重组、尾舱配重组;
前舱为球锥形结构,对靶弹迎面气流进行整形;弹载任务舱为曳光舱,模拟来袭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弹载任务舱头部与前舱密封连接;动力舱为单室单推固体火箭发动机,动力舱头部与弹载任务舱密封连接;尾舱为圆筒结构,套接在动力舱发动机喷管外;以前舱的正前方向为基准,四片弹翼呈“X”布局安装在动力舱尾部;前舱配重组包括第一配重环,尾舱配重组包括第二配重环,前舱配重组位于前舱中,尾舱配重组位于尾舱的腔内,与尾舱固连后整体套接在动力舱发动机喷管外,根据使用要求增减第一配重环和第二配重环的数量,实现靶弹的重量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前舱配重组包括连杆和M个第一配重环,连杆从弹载任务舱的头部,伸入到前舱中,且连杆上设计有螺纹结构;第一配重环中间设计有通孔,装配第一配重环时,将第一配重环通过中间的通孔依次穿入到连杆上,相邻的两个第一配重环贴合;将所需数量的第一配重环都套在连杆上后,利用螺母和弹簧垫圈对配重环进行紧固,紧固过程中,先后将弹簧垫圈和螺母穿过连杆,螺母通过连杆上的螺纹拧紧到最后一次套入的第一配重环上,弹簧垫圈位于螺母和最后一次套入的第一配重环之间,与第一配重环直接接触,0≤M≤12。
进一步的,所述尾舱配重组由N个第二配重环组成,配重环的外环表面和尾舱壳体的内表面设计有螺纹结构,;装配尾舱配重组时,第二配重环通过外环表面的螺纹依次与尾舱壳体的内表面啮合,相邻的两个第二配重环贴合,尾舱配重组在尾舱内装配完成之后,把尾舱通过径向螺钉套接在动力舱的发动机喷管外,0≤N≤8。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配重环的内环表面设计有均布的4个通槽,第二配重环与尾舱壳体内表面啮合过程中,使用装配工具进行安装,装配工具插入第二配重环内环表面的4个通槽固定位置,施加拧紧力矩,将配重环与尾舱壳体的内表面啮合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配重环与弹载任务舱连杆接触面涂抹胶黏剂,第二配重环与尾舱接触面涂抹厌氧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新力动力设备研究所,未经上海新力动力设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942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丝拉丝设备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快速架设钢架桥安装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