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到发列车核对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94318.9 | 申请日: | 202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76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6 |
发明(设计)人: | 周通;彭为;丁正刚;罗常津;陈新柒;刘广;邱羿升;陈溪;石文洲;喻永红;胡辰翰;阳勇杰;黄圣文;徐嫣;徐明坤;胡圣铖;白改萍;王天龙;王清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5/04 | 分类号: | B61L25/04;B61L27/4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毛宏宝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列车 核对 方法 装置 设备 计算机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到发列车核对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确定到发列车的列车确报信息和待核对信息,其中,列车确报信息是基于电子运统1系统获取到的,待核对信息是基于车号识别系统、货车计量系统、高清视频系统获取到的;根据列车确报信息或/和待核对信息,对到发列车进行列车核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到发列车核对方法整合了电子运统1系统、车号识别系统、货车计量系统和高清视频系统之间的数据,使得数据之间可以交互共享,保证了不同核对场景中列车确报信息和待核对信息都一致,在列车核对时,根据列车确报信息和待核对信息完成自动核对,保证了不同核对场景的核对结果一致,降低了车站技术作业的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到发列车核对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到发列车核对是保障车站技术作业准确无误及提高作业效率的重要一环。目前,外勤车号员和货检内勤在需要对列车进行核对时,都需要将确报信息打印成纸质后,到现场进行人工逐一核对。然而,外勤车号员和货检内勤在进行核对工作时关注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因此,当现场情况与确报信息不符合且需要修改时,不同岗位之间是存在信息差的。除此之外,对于同一列车,外勤车号员和货检内勤存在挑选的确报信息不同的情况,从而导致核对结果不一致,从而增加了车站技术作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到发列车核对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旨在降低车站技术作业的安全隐患。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到发列车核对方法,包括:
确定到发列车的列车确报信息和待核对信息,其中,所述列车确报信息是基于电子运统1系统获取到的,所述待核对信息是基于车号识别系统、货车计量系统和高清视频系统获取到的;
根据所述列车确报信息和所述待核对信息,对所述到发列车进行列车核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列车确报信息和所述待核对信息,对所述到发列车进行列车核对,包括:
确定所述待核对信息中的待核对车号信息;
确定所述待核对车号信息与所述列车确报信息中的目标车号信息是否匹配;
若所述待核对车号信息与所述目标车号信息不匹配,则将所述到发列车标记为车号异常列车。
所述根据所述列车确报信息和所述待核对信息,对所述到发列车进行列车核对,包括:
确定所述待核对信息中的待核对货物重量;
根据所述列车确报信息中的目标货物重量和所述待核对货物重量,确定所述到发列车所载货物是否超重;
若所述到发列车所载货物超重,则将所述到发列车标记为货物异常列车。
所述根据所述列车确报信息和所述待核对信息,对所述到发列车进行列车核对,包括:
确定所述待核对信息中的待核对车厢信息;
根据所述列车确报信息中的目标车厢信息和所述待核对车厢信息,确定所述到发列车的车厢是否存在异常;
若所述到发列车的车厢存在异常,则将所述到发列车标记为车厢异常列车。
所述将所述到发列车标记为车厢异常列车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到发列车的异常车厢以及异常车厢的异常信息,与所述到发列车进行绑定关联。
所述根据所述列车确报信息,对所述到发列车进行列车核对,包括:
确定所述列车确报信息中是否存在重点列车标识信息;
若所述列车确报信息中存在重点列车标识信息,则将所述到发列车标记为重点处理列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943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电路
- 下一篇:光学模组的安装方法、装置、头戴显示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