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捷式车载以太网物理层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99955.5 | 申请日: | 202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498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糜斌;嵇春凡;杨洪坪;刘家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航盛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7/10 | 分类号: | H04B17/10;H04B17/15;H04B1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季雯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扬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捷 车载 以太网 物理层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捷式车载以太网物理层测试方法,包括:构建测试系统,选择具有DA功能的数据采集模块,结合软件生成信号数据,将测试终端与数据采集模块相连,将测试夹具引入的射频信号作为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入;将测试系统与被测设备进行连接,测试系统与被测设备之间设置有两种通道,包括射频信号通道和控制通道,通过控制通道对被测设备的以太网PHY的寄存器进行设置,通过射频通道进行测试信号的传输;测试系统对被测设备进行测试。本发明利用高性能的模块化硬件,结合高效灵活的软件来代替传统仪器,完成各种测试、测量和自动化的应用,解决了现有机柜式测试系统的弊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跨车载以太网和信号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捷式车载以太网物理层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相比于普通意义上的以太网,车载以太网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物理层;车载百兆以太网技术已经由IEEE标准化,并命名为100BASE-T1,车载千兆以太网IEEE1000BASE-T1规范也已发布。他们都能通过1对非屏蔽双绞线就支持百兆/千兆的速度。这对车载以太网的物理层测试也有严格的规范要求。这个要求主要体现在OPEN Alliance的车载以太网ECU测试标准TC8 中。
TC8中,物理层测试包括IOP(Interoperability)测试和PMA(Physical MediaAttachment)测试。
IOP测试包括Link-up时间、信号质量SQI和线束诊断方面的测试,PMA 测试则包括检查发送器输出跌落、发送器在MASTER模式下的定时抖动、发射时钟频率、发送端功率谱密度、MDI回波损耗、模式转换(损失)、MDI 共模发射和发送器失真。
物理层测试,尤其是其中的PMA测试,涉及了较复杂的信号处理,现有的测试系统一般都是采用进口的高端仪器仪表,并开发相应的测试管理软件进行集成。
由于车载以太网物理层的特殊性及相应测试用例的要求,采用现有测试仪器构建的测试系统比较庞大,一般为机柜式,其组成如附图1所示。
现有测试系统的弊端主要有三个方面:系统复杂,价格昂贵:系统包含多个高端仪器。在可进口的情况下,价格也一直比较高昂。不便移动:由于采用现成的仪器进行集成,体积庞大是不可避免的。体积庞大之后,系统就几乎成了“固定式”的了。这对系统的使用场景造成了一定的限制。维修与升级麻烦:进口的高端仪器仪表及软件系统的升级费用是比较高的。且过了保修期后的维修费用也非常高,有时候维修周期还不可控制。
我们在需要对车载以太网相关项目的设备进行物理层检测时,首先碰到的是第一个问题,采购/集成测试系统价格太昂贵了,所以一般将测试包给第三方。
第三方的测试系统也是机柜式的,不便移动,需要我们将设备寄给他们测试,且测试迭代次数有限,不便于解决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另外,若依赖某一家测试系统,当测试用例不通过是由于测试系统自身原因或第三方测试方法造成时,不便于分析,给问题的解决带来更多变数。
有时,并不需要进行完整的所有项目的测试。如在设备开发过程中、下线抽检时,或者已经安装到实车上时,希望能对部分测试项进行检测,而固定的机柜式测试系统显然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如果采用高端仪器仪表进行集成,上述的弊端是难以克服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便捷式车载以太网物理层测试方法,利用高性能的模块化硬件,结合高效灵活的软件来代替传统仪器,完成各种测试、测量和自动化的应用,解决了现有机柜式测试系统的弊端。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捷式车载以太网物理层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构建测试系统,选择具有DA功能的数据采集模块,结合软件生成信号数据,将测试终端与数据采集模块相连,将测试夹具引入的射频信号作为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航盛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扬州航盛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999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