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核反应堆组件耐振试验的流道调节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00665.8 | 申请日: | 202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080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明;彭青;谢季佳;宋晶如;马寒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7/02 | 分类号: | G01M7/02;G21C17/00;G21C1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核反应堆 组件 试验 调节 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核反应堆组件耐振试验的流道调节系统,包括:耐振试验模块,以及设置在所述耐振试验模块上的流道调节模块,所述耐振试验模块中包括单个核反应堆组件,所述流道调节模块通过螺旋调节旋钮调节所述耐振试验模块中反应堆组件之间的尺寸。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核反应堆组件耐振试验的流道调节系统,通过在耐振试验模块上设置流道调节模块,能够调节耐振试验模块中反应组件的流道尺寸。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用于核反应堆组件耐振试验的流道调节系统,通过设计流道调节模块能够实现改变反应堆组件与流道调节板之间的尺寸,能够满足不同的反应堆采用不同的组件间隙的需求,实现了结构多样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耐振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核反应堆组件耐振试验的流道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快中子核反应堆(快堆)中,上百根组件(包括燃料棒组件、屏蔽组件、控制棒组件等)密排布局于栅格之上。运行时,组件因核反应发出大量的核能(中子),加热周围冷却介质。冷却介质在循环泵的驱动下循环,因此获得热能。
循环泵运行时产生的振动会传递到反应堆组件上,为了保障核反应堆长时间运行的安全性,需要事先针对各类组件进行耐振试验。耐振试验需要考虑到流体环境对结构的动力学特性的影响:主要因素为流体的密度、粘度、以及组件与组件之间形成的流道构型。力学分析表明,组件之间的流道尺寸对组件振动产生的附加影响显著,是试验中不能忽略的主要因素之一。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核反应堆组件耐振试验的流道调节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核反应堆组件耐振试验的流道调节系统,包括:耐振试验模块,以及设置在所述耐振试验模块上的流道调节模块,所述耐振试验模块中包括单个核反应堆组件,所述流道调节模块通过螺旋调节旋钮调节所述耐振试验模块中反应堆组件之间的尺寸。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耐振试验模块包括:试验套筒和支撑法兰,所述试验套筒通过多个加强筋与所述支撑法兰连接,以确保耐振试验模块的固有频率,所述试验套筒上设有多个固定螺距,且周向排列的开孔。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流道调节模块包括:流道调节板、螺旋调节旋钮以及调节柱;
所述流道调节板置于所述试验套筒的内壁,且用于贴近所述试验套筒内侧的组件,所述流道调节板与所述调节柱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柱延伸出所述开孔,且所述调节柱延伸出所述开孔的一端上连接所述螺旋调节旋钮。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柱与所述螺旋调节旋钮上设有相匹配的螺纹,通过在所述调节柱上旋转所述螺旋调节旋钮,可调节所述耐振试验模块中反应堆组件与所述流道调节板之间的尺寸。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用于核反应堆组件耐振试验的流道调节系统,通过设计流道调节模块能够实现改变反应堆组件与流道调节板之间的尺寸,能够满足不同的反应堆采用不同的组件间隙的需求,实现了结构多样化。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核反应堆组件耐振试验的流道调节系统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核反应堆组件耐振试验的流道调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流道调节模块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006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