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供热制冰一体机及供热制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04724.9 | 申请日: | 202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075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赵玺灵;付林;唐道轲;王笑吟;江亿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30/02 | 分类号: | F25B30/02;F25B30/04;F25C1/00;F24D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建纲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供热 一体机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供热制冰一体机,包括:吸收机,包括第一入口、第一出口、第二入口、第二出口、第三入口和第三出口;第一压缩式热泵,包括第一入口、第一出口、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热网回水管路与第一入口连接,第一出口分别与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连接,第二出口与第一入口连接,第一出口与热网供水管路连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供热制冰方法。本发明的供热制冰一体机的热量输入端只是一股高温热水或蒸汽,不需要额外增加低品位热源,因而机组不受任何环境中低品位热源条件的限制,能够从自身流程中的水中提取相变潜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供热制冰一体机及供热制冰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北方城市普遍存在集中供暖热源严重不足的问题。余热资源回收、热源充分利用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现有的相关技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热源供应技术普遍会使用各种热泵供热机组。现有的空气源热泵需要从空气中提取热,需要很大的室外机工质与空气换热,换热效果差、投资大;现有的地埋管、地下水源热泵等都需要打井、埋管,提取这些低品位热的投资巨大。而且,在很多室外环境温度低、地下热资源欠缺或没有的地方,这些热泵供热机组很难使用甚至无法应用。
其次,在集中供暖过程中,通常会再次利用热网回水,通过使热网回水逐级升温来将其再次用于供热。当将热网回水加热成中温水之后,如果要使其进一步升温,常用方法是增加电压缩式热泵进行升温。但是,一方面,这需要更大的场地,并且增加了投资成本。另一方面,电压缩式热泵再升温时需要提供低品位的热源,但在很多场合都是缺少低品位的热源。
此外,现有的热源利用技术的作用单一,无法与其它行业结合。例如,现有的热源利用技术会用到换热器、冷凝器等设备,而在制冰过程中同样也会用到换热器、冷凝器等设备,但是,现在还没有能够将供热与制冰有效结合、同步进行的设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全部或部分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热制冰一体机。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供热制冰一体机,包括:
吸收机30,包括第一入口31、第一出口32、第二入口33、第二出口34、第三入口35和第三出口36;
第一压缩式热泵60,包括第一入口61、第一出口62、第二入口63和第二出口64;
热网回水管路与所述第一入口31连接,所述第一出口32分别与所述第一入口61和所述第二入口63连接,所述第二出口64与所述第一入口31连接,所述第一出口62与热网供水管路连接;低温水通过所述热网回水管路从所述第一入口31输入,在所述吸收机30内经过加热得到的中温水从所述第一出口32输出,然后分别从所述第一入口61和所述第二入口63输入至所述第一压缩式热泵60,在所述第一压缩式热泵60内经过热量交换得到的高温水从所述第一出口62输出至所述热网供水管路,得到的低温水从所述第二出口64输出返回所述吸收机30;
所述第三入口35用于输入高温介质,为所述吸收机30提供热源,所述第二出口34用于输出产生的冰。
可选地,所述供热制冰一体机还包括:
第二压缩式热泵50,包括第一入口51、第一出口52、第二入口53和第二出口54;
所述第三出口36与所述第二入口53连接,所述第二出口54与所述第二入口33连接;所述高温介质在所述吸收机30内经过第一次放热降温之后,从所述第三出口36输出,并输入至所述第二压缩式热泵50内经过第二次放热降温,然后从所述第二出口54输出,返回所述吸收机30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出口32还与所述第一入口51连接,所述第一出口52与所述热网供水管路连接,所述中温水从所述第一入口51输入至所述第二压缩式热泵50,经过吸热升温之后从所述第一出口52输出至所述热网供水管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047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