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山茶油护臀膏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05875.6 | 申请日: | 2022-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64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牛继亮;崔伟康;邓燕柠;程建华;吴丹清;关孝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8/92 | 分类号: | A61K8/92;A61K8/34;A61K8/37;A61K8/42;A61K8/55;A61K8/67;A61K8/68;A61K8/73;A61K8/9728;A61K8/9794;A61P29/00;A61P31/02;A61Q17/00;A61Q1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桂婷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山茶 油护臀膏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护肤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山茶油护臀膏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的山茶油护臀膏,以天然的山茶油作为主要活性成分,不含有激素类组分,副作用较少,对红臀具有优异的抗菌和杀菌效果,通过配方和制备工艺的控制,改善了山茶油流动性强和容易变质的缺点,可以长时间保存,而且山茶油护臀膏的可以产生保护薄膜很好的将大小便中所含有害物质及细菌与皮肤隔开,防止腌红,滋润效果好,与其它功效组分协同,均匀涂布能立即被吸收,产生解毒、消肿、收敛、止血等功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护肤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山茶油护臀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红臀即尿布疹,俗称红屁股,是新生儿和常年卧病在床的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它的诱因是因为尿不湿不及时更换,尿液中含氮的尿素氮等有机成分,被大便中的细菌分解,产生氮氧化物等刺激性组分,由于无法及时排出,会刺激皮肤,使皮肤产生炎症,外观的直观表现是在与尿布接触的边缘产生明显的红斑,成片出现,严重时其上可发生丘疹、水疱、糜烂,会增加感染者的痛苦,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加重原生疾病。传统的治疗的方法使用一些具有抑菌成分的霜或膏,例如使用含有呋喃西林进行抑菌、杀菌,达到治疗的效果。
传统的护臀产品虽然能达到抗菌、杀菌的效果,但主要的活性成分是化学合成的,对脆弱皮肤具有刺激性,尤其是婴幼儿本身皮肤脆弱,极易引起附带伤害,而且这些产品不当使用,甚至造成环境污染。随着新生儿父母认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选择含有天然原料的护臀产品,因此,研究和利用天然原料已成为行业的新潮流,配方的天然化同时也满足了消费升级的需求,受到消费者的追捧。众多研究结果表明,山茶油中富含的多种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抑菌、促进皮肤新陈代谢等生物活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山茶油的护臀膏,其抑菌和杀菌性能优异,而且还具有天然、温和和无刺激的功效。山茶油中含有种类不同的大量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类可以作为促透剂作用于人体的角质层细胞间类脂,从而增加脂质流动性使护臀膏中的功效因子透皮速率增大。而且山茶油中含有多种抗炎活性成分,如植物角鲨烯、甾醇、α-亚麻酸等,可以缓解刺激性炎症,并能抑制炎症产生,且无副作用。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含山茶油的护臀膏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方案实现:
一种山茶油护臀膏,其包含组分A、组分B、组分C和组分D。所述护臀膏配方中,组分A质量占比40~70%,组分B质量占比20~50%,组分C质量占比0.5~10%,组分D质量占比3~20%。
优选地,所述护臀膏配方中,组分A质量占比55~60%,组分B质量占比30~35%,组分C质量占比1~4%,组分D质量占比5~10%,此时山茶油护臀膏的使用效果最佳。
所述组分A中包含保湿、锁水、增稠、稳定、乳化的组分。
所述组分A中包含水、甘油和黄原胶。
在所述组份A中,各组分在护臀膏中的质量占比具体如下:水40~60%、甘油5~15%和黄原胶0.1~0.5%。
优选地,在所述组份A中,各组分在护臀膏中的质量占比具体如下:水45~52%、甘油7~12%和黄原胶0.15~0.3%。
更优选地,在所述组份A中,各组分在护臀膏中的质量占比具体如下:水48.5%、甘油10%和黄原胶0.2%。
所述组分B中包含抑菌、杀菌、滋养修复皮肤、柔润、乳化、抗氧化、屏障、抗过敏、表面活化、调整粘度、软化和增塑的组分。
所述组分B中包含山茶油、辛酸/癸酸甘油三酯、鲸蜡硬脂醇、生育酚(维生素E)、神经酰胺、氢化卵磷脂、聚甘油-3甲基葡糖二异硬脂酸酯、蔗糖硬脂酸酯、鲸蜡硬脂基葡糖苷、鲸蜡醇和硬脂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058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灌溉系统及灌溉方法
- 下一篇: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