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随钻数据的地质模型重构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15676.3 | 申请日: | 2022-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78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冬;王涵;叶智慧;詹家豪;宋先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6T17/05 | 分类号: | G06T17/0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刘飞;贾磊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地质模型 方法 装置 | ||
本说明书涉及地质建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随钻数据的地质模型重构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加载待钻地层的地质模型,并确定随钻测量设备和钻头在地质模型中的位置;根据随钻测量设备和钻头在地质模型中的位置,获得钻头前进方向向量;以钻头前进方向向量为法向量确定钻头对应的扇区;基于地质模型计算扇区的测井属性预测均值;利用随钻测量设备获得扇区对应的测井属性实测均值,计算测井属性实测均值与测井属性预测均值的偏差值,并利用偏差值更新地质模型;计算更新后的地质模型的超前更新参数;根据超前更新参数和钻头前进方向,超前更新更新后的地质模型。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实现地层随钻重构,增强地层信息模型的时效性。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地质建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随钻数据的地质模型重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三维地质建模是指将地质、测井、地球物理资料和各种解释结果或者概念模型综合在一起生成三维定量随机模型,对于油田开发阶段的油藏静态描述等起着重要作用。在油田开发阶段的地质研究工作中,传统方法依靠手工编制的厚度图、油藏剖面图、连通图等开展地质研究工作,耗时耗力,效率低下;现有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油田开发阶段地质研究中主要为网格类模型,所建立的模型不适用于地质导向的直观数据处理的需求,对井眼轨迹的实时调整很难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因此现在亟需一种地质模型重构方法,以实现地层随钻重构及井眼轨迹的实时调整,增强地层信息模型的时效性的同时提高钻遇率。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随钻数据的地质模型重构方法及装置,以实现地层随钻重构,增强地层信息模型的时效性的同时提高钻遇率。
一方面,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随钻数据的地质模型重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加载待钻地层的地质模型,并确定随钻测量设备和钻头在所述地质模型中的位置;
根据所述随钻测量设备和钻头在所述地质模型中的位置,获得钻头前进方向向量;
以所述钻头前进方向向量为法向量确定所述钻头对应的扇区;
基于所述地质模型计算所述扇区的测井属性预测均值;
利用所述随钻测量设备获得所述扇区对应的所述测井属性实测均值,计算所述测井属性实测均值与所述测井属性预测均值的偏差值,并利用所述偏差值更新所述地质模型;
计算更新后的地质模型的超前更新参数;
根据所述超前更新参数和所述钻头前进方向,超前更新所述更新后的地质模型。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随钻测量设备和钻头在所述地质模型中的位置,获得钻头前进方向向量,包括:
对所述随钻测量设备在所述地质模型中的MWD位置、LWD位置,以及所述钻头在所述地质模型中的位置进行曲线拟合,并将拟合出的曲线的延伸方向作为所述钻头前进方向向量。
进一步地,所述以所述钻头前进方向向量为法向量确定所述钻头对应的扇区,包括:
确定所述地质模型中经过所述钻头且以所述钻头前进方向向量为法向量的平面;
在所述平面上形成以所述钻头为圆心,且以所述钻头处探测器的探测半径为半径的扇区。
进一步地,所述加载待钻地层的地质模型,包括:
利用所述待钻地层内已知井的井位数据和地层数据对所述待钻地层进行插值,获得所述待钻地层的地层分布;
获取所述待钻地层中的待预测点,并根据所述地层分布确定所述待预测点对应的已知井上的映射点;
计算所述已知井对所述待预测点对应的影响因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156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