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掺铒硅量子点晶体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1217178.2 | 申请日: | 2022-10-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267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8 |
发明(设计)人: | 皮孝东;王坤;何强;杨德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02 | 分类号: | C09K11/02;C09K11/59;B82Y20/00;B82Y30/00;B82Y40/00;C30B25/00;C30B29/06;C30B33/12;G01K1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坚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66 | 代理人: | 刘晓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掺铒硅 量子 晶体 材料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掺铒硅量子点晶体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的掺铒硅量子点晶体材料的尺寸为3~5nm,其表面包含烷烃配体,所述掺铒硅量子点晶体材料为金刚石结构的晶体,所述掺铒硅量子点晶体材料晶格内的Ersupgt;3+/supgt;浓度≥1×10supgt;18/supgt; cmsupgt;‑3/supgt;,所述掺铒硅量子点晶体材料晶格内的Ersupgt;3+/supgt;全部具有光学活性,所述掺铒硅量子点晶体材料(111)晶面的晶面间距为0.315~0.320 nm。对掺铒硅量子点晶体材料进行氢化硅烷化表面改性处理后,掺铒硅量子点晶体材料双发射的中心波长的差值Δλ≥710 nm,并实现了一种掺铒硅量子点晶体材料的晶体材料。本发明具有相对灵敏度高,发光波长位于近红外,无信号串扰且无自吸收的优势,在生物医疗、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许多领域的温度探测都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探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掺铒硅量子点晶体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由于具有自校准和非接触式探测的优势(Quintanilla,M.Liz-Marzán,L.M.Nano Today19,126–145(2018).Zhou,J.,del Rosal,B.,Jaque,D.,Uchiyama,S.Jin,D.Nat.Methods17,967–980(2020).),比率荧光在温度探测、农药探测、生物体离子探测等许多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温度探测是比率荧光最广泛的应用,高性能的比率荧光温度计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要研究领域。温度探测包含测试材料和被测物体,所述测温功能材料是指具有温度探测功能的材料,所述被测物体是指需要被测量温度的任何物体,在使用中,二者是堆叠放置的,并作为一个整体使用,如图15所示。需要指出,温度探测的性能取决于测试材料。本发明以比率荧光温度计为例来说明。
比率荧光温度计是一种基于荧光强度比值R的温度探测计,所述荧光强度比值R的定义如下
其中,I1和I2分别代表两种不同波长范围内的积分荧光强度。由于荧光强度比值R随温度变化,通过测试被测物体的荧光强度比值则可以得到相应的温度。所述荧光指的是原子、离子或分子通过一次或多次自发跃迁而产生的光发射现象 (冯端.固体物理学大辞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信噪比(S/N)是评价比率荧光温度计探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指标(Wang,Z.et al.Inorg.Chem.60,14944–14951(2021).Yuan,N.et al.Mater.Lett.218, 337–340(2018).),其定义为有用信号的强度与无用信号的强度的比值,即
其中,IS和IN分别代表测试材料的有用信号(signal)的强度与无用信号(noise)的强度。为了保证比率荧光温度计探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信噪比(S/N) 越大越好。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所述的信噪比(S/N)是指由测试材料自身属性决定的信噪比(S/N),而非测试仪器自身的信噪比(S/N)。
相对灵敏度(SR)是评估比率荧光温度计温度探测灵敏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Zhou,J.,del Rosal,B.,Jaque,D.,Uchiyama,S.Jin,D.Nat.Methods17, 967–980(2020).):
其中,R是荧光强度比值,T是被测物体的温度,是荧光强度比值对温度的一阶偏微分,一阶偏微分越大,代表测试材料的荧光强度比值对温度越敏感,温度探测的性能越好。
温度标准偏差(δT)是评估比率荧光温度计可以分辨的最小温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Qiu,X.et al.Nat.Commun.11,1–9(20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171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