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室内循环的密闭式药液转移器及药液转移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1220305.4 | 申请日: | 2022-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074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陈日志;罗荣琼;谢世庚;陈伟权;唐秉华;郑梁宇;杨丽臻 | 申请(专利权)人: | 湛江健力源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1/20 | 分类号: | A61J1/20 |
代理公司: | 广东世纪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6 | 代理人: | 刘卉 |
地址: | 524001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室内 循环 密闭式 药液 转移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室内循环的密闭式药液转移器及转移系统,所述药液转移器包括双室注射器(10)、配药针组件(20)和针头密封组件(30)。本发明的产品结构设计精巧且便于组装,可实现全封闭的药物配制和转移,使用过程中药物容器内的气压可自动或手动地调节平衡,实现最大化降低药物泄露风险,密闭效果非常优异,同时具有成本低、使用便利性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剂的配制和转运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室内循环的密闭式药液转移器及药液转移系统。
背景技术
以化疗药物为代表的危险性药物对长期从事此类药物配制转运的医护人员的健康具有极大危害,如致癌、内脏器官损伤、DNA损伤、生殖问题、流产致畸等。现有资料显示,长期与危险性药物接触的药剂师、护士等人员的癌症发病率较一般人群增加3-10倍,不育或流产等风险增加2-5倍。为此,一些医疗机构建造了各种净化室、生物柜等设施以降低药物泄露风险,投入很大但实际推广应用效果不佳。
国内诊疗环节对密闭式药液转移器的需求量很大,但选择很少,要求产品不仅密闭性要好,而且要成本低、使用便利。美国BD公司近年推出了密闭式的配置和转运系统,但因结构复杂、成本高、操作繁琐而难以推广,同时该系统也仅能减少50-80%的泄露风险。本发明的申请人之前亦推出了两款配备有气囊以用于平衡气压的药液转移器(CN111346008A和CN111346009A),成本低、使用便利且具有较好的内循环密闭效果,但是推广应用中同样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气囊结构易破损/易脱离、连接气囊的通道易渗入药液而被堵住等,因此仍存在一定的泄露风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实际应用需求,本发明的目的主要在于提供一种双室内循环的密闭式药液转移器及转移系统,结构设计精巧且便于组装,可实现全封闭的药物配制和转移,使用过程中药物容器内的气压可自动或手动地调节平衡,实现最大化降低药物泄露风险,密闭效果非常优异,同时具有成本低、使用便利性高等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作为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双室内循环的密闭式药液转移器,包括双室注射器、配药针组件和针头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室注射器由第一注射筒、可在第一注射筒内沿内腔前后滑动的第一活塞杆、第二注射筒和可在第二注射筒内沿内腔前后滑动的第二活塞杆构成,其中第一注射筒和第二注射筒以并排、同向且前端齐平的方式固定设置;第一注射筒的前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接头,第二注射筒的前端面上设置有第二接头;
所述配药针组件包括配药针和针座,配药针以其后端嵌入针座前端的方式与针座固定连接;其中,
针座的后端设置有与第一接头匹配的第一连接孔以及与第二接头匹配的第二连接孔,且针座内部设置有分别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相连通、且彼此独立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
配药针为双层柱状结构,具有内柱通道及侧环通道;其中,内柱通道与第一通道相连通,侧环通道与第二通道相连通;
通过将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分别嵌入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配药针组件与双室注射器实现固定且密闭式连接;
所述针头密封组件包括以与配药针同轴的方式设置的护套、密闭件和弹性件;其中,
护套为前后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可轴向移动地套设于针座前端;
密闭件由弹性材料制成,固定设置于护套的前端筒体内;密闭件的中轴处设有供配药针穿过的孔道,孔道内径小于配药针的外径;
弹性件设置于密闭件和针座之间,依托针座,弹性件为前端的密闭件提供轴向的弹力支撑;
非受压状态下,弹性件轴向伸展,护套将配药针遮蔽在护套内部,并且在弹性材料的弹力作用下,密闭件将配药针前端部紧密包裹,将内柱通道和侧环通道的前端通道口封闭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湛江健力源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未经湛江健力源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203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