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径管道扰流装置及超充电缆液冷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1226861.2 | 申请日: | 2022-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952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白海涛;梁翔飞;沈小波;邢庆;梁文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万城万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42 | 分类号: | H01B7/42;B60L53/18;B60L53/302 |
代理公司: | 成都拓荒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54 | 代理人: | 杨争华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径 管道 装置 充电 缆液冷 循环系统 | ||
本发明涉及超级充电站充电电缆冷却管技术领域,尤其是小径管道扰流装置及超充电缆液冷循环系统。一种小径管道扰流装置,包括:壳体、扰流腔体以及扰流片;所述扰流腔体开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其中,所述扰流腔体还包括进液口以及出液口;所述扰流片包括迎流部、扰流部以及偏转轴;所述扰流腔体内开设有安装轴孔,所述偏转轴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轴孔中,使所述扰流部朝向所述出液口一端。将冷却管道内部的有序流动的冷却液扰乱,使位于冷却管道内壁处的热交换后的温度较高的冷液与位于冷却管道中间温度较低的冷却液混合,降低靠近冷却管道侧边的冷却液的温度,使在不改变冷却管道直径的情况下,提高与充电电缆内部的热交换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级充电站充电电缆冷却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小径管道扰流装置及超充电缆液冷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主选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在汽车市场上的占比逐渐增大。但是与传统的燃油车加注燃油作为燃油车储能的方式相比,大部分新能源汽车采用充电的方式作为储能所需要的充电时间都较长;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时间慢的问题,现有技术中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是建立超级充电站,超级充电站相比于常规的充电站充电的功率更高,可以在短时间内为新能源汽车充更多的电,减少充电等待的时间。
相应的,超级充电站的充电功率提高以后连接新能源汽车与充电站之间的充电电缆需要承受较大的充电功率,使得充电电缆的电芯产生大量的热量。在采用超级充电站进行充电过程中需要对充电电缆内部进行散热处理,以防止由于充电电缆自身温度过高而发生事故。
现有技术中通过随充电电缆内部铺设的冷流管对充电电缆进行降温,通过冷流管内部流通的冷却液与电缆内部进行热交换,带走电缆内部所产生的热量,对电缆进行降温处理,避免电缆内部温度过高。
由于在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时,需要驾驶员将充电枪从充电桩内取出,然后再把充电枪插入到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口,充电电缆本身为了承受更大功率的电流,需要将电芯的截面做得更大,重量更重,在移动充电枪时,需要拖动较重的电缆。
充电电缆自身的重量也限制了充电电缆内所铺设的冷流管的直径,若是冷流管做得过大,会使力气小的驾驶员难以移动;若是冷流管做得过小,则冷流管与充电电缆内部的接触面积小,造成冷却液与充电电缆内部的热交换不充分。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径管道扰流装置,包括:壳体、扰流腔体以及扰流片;
所述扰流腔体开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
其中,所述扰流腔体还包括进液口以及出液口,所述进液口以及所述出液口设置于所述扰流腔体的相对两端;
其中,所述进液口至所述出液口的方向为液体流动方向;
所述扰流片包括迎流部、扰流部以及偏转轴;
其中,所述迎流部和所述扰流部设置于所述扰流片的长度方向;
其中,所述偏转轴设置于所述迎流部和所述扰流部之间靠近于所述迎流部一侧;且,
所述偏转轴垂直于所述扰流片的长度方向,并凸出于所述扰流片的表面;
所述扰流腔体内开设有安装轴孔,所述偏转轴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轴孔中,使所述扰流部朝向所述出液口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扰流片具有沿偏转轴轴线方向的宽度方向,所述扰流片还具有垂直于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的厚度方向;
所述扰流片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扰流片厚度方向的尺寸。
进一步地,在扰流片的长度方向和厚度方向的刨切平面内,
所述迎流部远离所述扰流部的一端具有圆弧形截面,且所述圆弧形截面的开口方向朝向扰流部的末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万城万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万城万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268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