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牙列缺隙侧专用清洁刷头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29317.3 | 申请日: | 2022-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178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朱卓立;万紫千红;王小霞;单珅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C17/26 | 分类号: | A61C17/26;A61C17/34;A61H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胡博文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列缺 专用 清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牙列缺隙侧专用清洁刷头,包括:外壳,用于与刷柄的振动源驱动配合并用于驱动刷轴振动;刷轴,转动配合设置在外壳上;刷毛,沿刷轴的长度方向阵列设置在刷轴上;驱动件,驱动配合设置在外壳内并用于驱动刷轴转动。将清洁和按摩功能融合在一个刷头上,不需要患者更换刷头或是进行复杂的手部操作,使用便捷,刷头操作难度较小,一定程度上保证患者口腔清洁的频率,提升患者的使用积极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口腔清洁工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牙列缺隙侧专用清洁刷头。
背景技术
牙列缺损及牙龈萎缩是目前常见的口腔疾病,此类疾病的患者因为牙列缺失和牙周组织萎缩而易导致余留牙邻面及颈部形成深倒凹区,同时伴有临床牙冠伸长、牙根暴露、牙间隙增大等情况。在日常口腔清洁过程中,常见的扁平状刷头设计难以灵活进入缺牙间隙区进行清洁,也缺乏针对性清洁余留牙邻面倒凹区的能力,导致牙列缺损患者在此类区域的清洁不力,长期清洁不到位易造成菌斑的堆积,进而加大龋病、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发生率。
现有技术中除常见的扁平状或是圆盘状刷头设计之外,也有针对牙间隙进行清洁的锥形牙间隙刷,但其刷头结构往往细小,外形上难与牙面充分贴合,操作上也不如牙线、牙签等间隙清洁工具方便,因此对于牙列缺损患者来说目前市面上现有的口腔清洁工具仍难以满足缺牙后余留牙邻面倒凹区清洁的需要。虽然电动牙刷在清洁效率上已被证明优于手动牙刷,但就刷头而言,相似的平头设计尚未解决牙列缺损患者特殊倒凹区的清洁有效性问题。
在牙龈按摩的技术方面,已有锥形橡皮尖按摩器等专用工具,通过旋转、轻压、剔挑等运动模式实现按摩牙周、促进牙龈血液循环和增强上皮角化程度的效果。但对于牙列缺损患者来说,锥形的按摩头设计对缺牙广泛区域的点状按摩在操作上较繁琐也耗时较长,同时单独的按摩步骤会增加单次口腔清洁的时间而降低患者的清洁自觉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牙列缺损患者余留牙邻面及颈部深倒凹区的清洁和操作便利性,本发明提供一种牙列缺隙侧专用清洁刷头。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牙列缺隙侧专用清洁刷头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牙列缺隙侧专用清洁刷头,包括:
外壳,用于与刷柄的振动源驱动配合并用于驱动刷轴振动;
刷轴,转动配合设置在外壳上;
刷毛,沿刷轴的长度方向阵列设置在刷轴上;
驱动件,驱动配合设置在外壳内并用于驱动刷轴转动。
可选的,所述刷毛沿刷轴的长度方向划分为平整区和膨胀区,所述刷毛位于平整区的刷毛长度相同,所述刷毛位于膨胀区从靠近外壳的一端向远离外壳的一端的刷毛长度依次增加,所述膨胀区的刷毛和过渡区的刷毛用于与天然牙邻面的形态相贴合,远离驱动件一端的刷毛与刷轴形成稍小的角度,避免刷轴在牙龈上形成过大的压力。
可选的,所述刷轴远离外壳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用于与缺隙区牙龈接触。
可选的,所述刷轴远离外壳的一端转动配合设置有连接片,所述缓冲层固定设置在连接片远离外壳的一端。
可选的,所述刷轴上设置有用于驱使连接片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固定杆和若干个从动齿轮,若干个所述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所述固定杆同轴设置在从动齿轮和连接片之间,所述主动齿轮驱动配合设置在刷轴上并用于驱动连接片转动。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特殊刷头设计将清洁和按摩相结合,达到双重效果。在清洁性能方面,因其刷头小巧,能够灵活进入缺隙处,并且在外形上与患者本身的牙齿形态更加贴合,能够实现更全面的清洁。
2.在清洁的同时顶部的刷毛能够按摩缺隙区的牙龈,促进血液循环和上皮角化,缓解患者牙龈萎缩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293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