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肿瘤切除术后创面修复的热敏凝胶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36360.2 | 申请日: | 2022-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455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郑亚玲;于罗丹;高尧;向慧静;陈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6/00 | 分类号: | A61L26/00;A61K9/06;A61K41/00;A61K47/36;A61P31/04;A61P35/00;A61K31/198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66 | 代理人: | 刘兰英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肿瘤 切除 术后 创面 修复 热敏 凝胶 敷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用于肿瘤切除术后创面修复的热敏凝胶敷料,包括CuO2纳米颗粒、BSO和壳聚糖基热敏凝胶,CuO2纳米颗粒系PVP修饰的CuO2,其与壳聚糖热敏凝胶混合比例为体积比1∶10~1∶1。本发明提供的敷料,多种治疗方式协同,集抗肿瘤和促进伤口愈合一体,且安全性有保证的多功能热敏凝胶,可应用于肿瘤治疗、杀菌和促进伤口愈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创面修复的材料,尤其涉及一种凝胶敷料,具有热敏特性,用于肿瘤切除手术后的创面修复。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组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且易复发和转移,手术切除是治疗早期肿瘤的首选和最佳方法,这种治疗方式也具有缺点。切除后若创面过大会造成感染并留下疤痕影响美感,切除不干净又会使肿瘤复发的几率会增大。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同时具有抑制肿瘤和促进创面愈合的多功能材料。BSO(L-Buthionine-(S,R)-sulfoximine)是一种G-谷氨酸半胱氨酸合成酶(γ-glutamylcysteine synthetase)抑制剂,可降低细胞内谷胱甘肽的水平,从而降低细胞的抗氧化能力。
有研究者发现CuO2纳米颗粒在肿瘤微酸性环境下具有化学动力学(CDT)效果(JAm Chem Soc 141,9937-9945),它释放的Cu2+具有抗菌(Kannan,S,Mary,et al.2017,95:928-937.)和促进伤口愈合的效果(ACS Nano.2017,11,(11):11337-11349)。
除多模结合提高治疗效率以外,提高药物在肿瘤部位的浓度也是另一种蹊径。为此研究工作者也设计了多种多样的药物载体,有研究工作者将包裹BaTiO3的可注射热凝胶用于肿瘤治疗,在体温下,热凝胶变为凝胶态,达到将材料在肿瘤内缓慢释放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Adv Mater.2020;32(29):e2001976),证实热凝胶具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和缓释功能。此外水凝胶具有的湿润透气特性和可塑性使其可以用做皮肤表面敷料,完全覆盖伤口起到“皮肤”的保护作用。
目前还没有用热凝胶包裹CuO2纳米颗粒和BSO同时用于肿瘤治疗和创面愈合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肿瘤切除术后创面修复的热敏凝胶敷料,系基于壳聚糖基热敏凝胶,用于肿瘤切除术后的创面修复。
一种用于肿瘤切除术后创面修复的热敏凝胶敷料,其包括:CuO2纳米颗粒、BSO和壳聚糖基热敏凝胶。
CuO2纳米颗粒,其粒径为3nm~25nm,尤其是7nm~20nm。
CuO2纳米颗粒和BSO可以与热凝胶均匀混合。
CuO2纳米颗粒与壳聚糖热敏凝胶混合比例为体积比1∶10~1∶1,最佳体积比为1∶5,可以具有较好的湿润透气、温敏(当过氧化酮与热凝胶体积比大于1∶1时,凝胶的热敏性下降)和肿瘤治疗效果。
CuO2纳米颗粒系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修饰的CuO2,制备方法如下:将CuCl2·2H2O和PVP(分子量如:40000Da)溶解在水中混合搅拌均匀(CuCl2·2H2O和PVP重量比为0.013),然后加入NaOH(CuCl2·2H2O和NaOH的摩尔比为2∶1)和H2O2(用量为每5mL 0.01M的CuCl2·2H2O加入100μl)。搅拌后(如:30分钟),用超滤收集PVP包覆的CP纳米点,并用水多次洗涤。得到的PVP修饰的CuO2纳米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363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