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用废水处理装置及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37661.7 | 申请日: | 2022-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25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唐叶红;刘景光;王延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新能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61 | 分类号: | C02F1/461;H01M4/36;H01M4/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睿智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25 | 代理人: | 侯文峰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正极 材料 生产 废水处理 装置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用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顶部一侧设有用于容纳废水的槽体,所述槽体内部设有多个第一极板和多个第二极板,所述第一极板顶部一侧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极板顶部一侧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交叉设置,所述第一极板上第一缺口朝向与第二极板上第二缺口朝向相反设置。本发明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间距可自由调节,且采用一体化固定方式,方便安装及拆卸,通过设有挡板,可防止污泥沉积至最后一段,通过设有调节结构,可自由调节出水口大小,防止电絮凝槽中的泡沫随水流出,对下一工艺造成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用废水处理装置及工艺。
背景技术
在对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废水处理时,常常用到电絮凝系统,电解絮凝以铝、铁、钛等合金金属作为主电极,借助外加脉冲高电压作用产生电化学反应,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是以牺牲阳极金属电极产生金属阳离子絮凝剂,再通过凝聚、气浮、还原和氧化将污染物从水体中分离、达到净化水体的一种技术,可有效的去除废水中的Cr、Zn、Ni、Cu、Cd等重金属,氰(CN-)、氨氮(NH3-N)、油脂、磷酸盐以及COD、悬浮物(SS)与色度等各种有害污染物。
但是,目前电絮凝系统的结构会影响处理结果,极板不易拆卸安装,极板间距不能自由调节,而且由于进水流量大极板易松动和变形,且在电絮凝过程中易产生气浮作用,有大量泡沫生成,这些泡沫流入后端,会对后端处理造成较大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用废水处理装置,以解决目前电絮凝系统的结构会影响处理结果,极板不易拆卸安装,极板间距不能自由调节,而且由于进水流量大极板易松动和变形,且在电絮凝过程中易产生气浮作用,有大量泡沫生成,这些泡沫流入后端,会对后端处理造成较大负担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用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顶部一侧设有用于容纳废水的槽体,所述槽体内部设有多个第一极板和多个第二极板,所述第一极板顶部一侧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极板顶部一侧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交叉设置,所述第一极板上第一缺口朝向与第二极板上第二缺口朝向相反设置,所述第一极板一侧顶部开设有第一电源孔,所述第二极板一侧顶部开设有第二电源孔,所述槽体顶部设有第一导电金属螺丝和第二导电金属螺丝,所述第一导电金属螺丝与第一电源孔相匹配,所述第二导电金属螺丝与第二电源孔相匹配,多个所述第一极板通过第一电源孔设置在第一导电金属螺丝上,多个所述第二极板通过第二电源孔设置在第二导电金属螺丝上,所述第一导电金属螺丝外表面设有多组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螺栓,所述第二导电金属螺丝外表面设有多组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螺栓,每组所述第一螺栓和每组第二螺栓数量均设置为两个,每组所述第一螺栓设置在第一极板两侧,每组所述第二螺栓设置在第二极板两侧,所述支撑架顶部一侧设有直流电控制器,所述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一侧底部均开设有两个固定孔,所述槽体内部设有两个不导电螺丝,两个所述不导电螺丝分别穿过两个固定孔,所述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两侧均设有第三螺栓,所述第三螺栓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在不导电螺丝外表面,所述槽体一侧开设有出水口,所述槽体靠近出水口一侧固定连接有用于调节出水量的调节结构。
优选的,所述直流电控制器正极与第一导电金属螺丝相连接,所述直流电控制器负极与第二导电金属螺丝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槽体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顶部两侧均开设有放置凹槽,所述第一导电金属螺丝两端和第二导电金属螺丝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侧相对应的放置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槽体靠近出水口一侧,所述固定板顶部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部设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板,所述通槽内壁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板与滑槽上下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调节板底部高度低于滑板底部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新能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新能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376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