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慧高效安全充电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50835.3 | 申请日: | 2022-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11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辉;方小勇;汪华平;方艺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壹控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2 | 分类号: | H02J3/32;H02J3/01;H02J9/06;H02J3/26;H02J3/14;H02J3/4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黄超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慧 高效 安全 充电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慧高效安全充电系统,包括隔离刀熔开关QS‑FU、1∶1Δ‑Y型隔离变压器TM、总开关接触器KM,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ATSE、智能换相开关SA和单片机MCU;所述隔离刀熔开关QS‑FU与台区变压器输出端连接,所述1∶1Δ‑Y型隔离变压器TM将台区变压器输出的三相交流电变为三相四线交流电;所述隔离变压器TM输出三相四线交流电通过总开关接触器KM连接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ATSE负载端,经双电源切换,可给A电路或B电路供电,从而实现智慧高效安全充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工程安全用电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智慧高效安全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也提到,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根据推算,202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将达到3350万辆左右,前瞻根据车桩比为3∶1的比例保守估计,2026年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累计需求量将超过1116万个,预计2020年至2026年的复合增长将率达到37%左右。
2022年已成为800V高压快充平台的发展元年,目前车企普遍采用的是400V电压方案,从400V升级到800V的过程中,预计到2025年将实现5min快充,续航200公里以上。
目前,大多数新能源汽车用车主都是通过手机对充电桩进行选择与控制,而且还可以对正在使用的充电设施进行远程监控,确保其正常工作。通过V2G技术平台使得车辆和电网之间的交流互动能力可以实现合理的分配,充分实现新能源汽车与电网的交换和车主互动。
充电桩接入电网后产生的主要影响有3点:1、大量电动车的无序并网充电,尤其是在电动汽车进行集中式充电时,因电量分配的限制性,常对电网形成较大的用电负荷,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用电平衡。2、充电桩接入电网会影响配电网电压的水平。电网在低电压的情况下运行时,会导致电网的无功功率、有功功率加大,进而增加成本。特别是在负荷高峰期,进行接入充电的操作,更会加剧负荷的峰谷差,进而给区域电网形成负荷压力,最终影响电能的质量。3、当大量的电动汽车充电桩接入电网后,对于负荷较多的用电端部分,三相之间的供电交替情况,输电线路会产生一定的谐波影响,谐波可以影响电网内潮流计算的有效性,提高网络消耗量,造成电网的动态污染。直接的影响着电网的稳定和安全运行。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慧高效安全充电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慧高效安全充电系统,包括隔离刀熔开关QS-FU、1∶1Δ-Y型隔离变压器TM、总开关接触器KM,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ATSE、智能换相开关SA和单片机MCU;
所述隔离刀熔开关QS-FU与台区变压器输出端连接,所述1∶1Δ-Y型隔离变压器TM将台区变压器输出的三相交流电变为三相四线交流电;所述隔离变压器TM输出三相四线交流电通过总开关接触器KM连接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ATSE负载端,经双电源切换,可给A电路或B电路供电。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A电路由若干个重合闸小型断路器MCB-ARD和若干个重合闸塑壳断路器MCCB-ARD组成,A电路提供单向220V交流电,经充电盒内的电气模块,供给车载充电机及电池组慢充。同时提供单向220/380V交流电,经充电桩内的功率转换模块,供给车载电池组普通快充。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B电路由智能换相开关SA和塑壳断路器MCCB组成,换相后的单向220/380V交流电,经超级充电桩内的电气模块供给专用车载快充平台完成车载电池组快充。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ATSE为真空管式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壹控智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壹控智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508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