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TBX家族转录因子作为靶点在制备用于治疗眼部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50899.3 | 申请日: | 2022-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18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旭日;田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Q1/6883 | 分类号: | C12Q1/6883;G01N33/68;A61K31/7105;A61K45/00;A61P2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黄绮颖 |
地址: | 510623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tbx 家族 转录 因子 作为 制备 用于 治疗 眼部 疾病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TBX家族转录因子作为靶点在制备用于治疗眼部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以TBX家族转录因子作为靶点进行开发或筛选或制备用于治疗眼部疾病的药物,该药物能够靶向TBX家族转录因子,显著减少眼底脉络膜新生血管增生、炎症以及纤维化,对眼部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TBX家族转录因子作为靶点在制备用于治疗眼部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又称老年性黄斑变性,是一种增龄性、致盲性眼部疾病,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造成老年人不可逆性失明的主要原因。AMD主要分成干性和湿性,其中,湿性AMD(wAMD)是AMD致盲的主要原因,占AMD致盲的90%以上。
wAMD的关键病理是眼底脉络膜新生血管增生,引发视网膜下血管渗漏、初学、牵拉、瘢痕形成等,破坏视网膜结构,从而造成视力损害或失明。wAMD中的新生血管形成是多种因子和多种细胞协同作用的过程。已有的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大,机体老化所伴随的氧化应激损伤导致眼底黄斑出现缺氧,并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 A,VEGF-A)这一关键新生血管因子上调,促使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诱导新生血管以出芽方式从现有血管中长出。VEGF-A诱导的新生血管结构紊乱、极不稳定、不易存活。而Notch、Wnt、抗氧化通路则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并调控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特化、细胞极性及细胞间连接使新生血管的存活和持续生长。PDGF信号则通过招募周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来包裹新生血管而使新生血管稳定。
抗新生血管是治疗wAMD的关键,也是临床上主要应用的方法。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眼内注射VEGF-A中和抗体(如雷珠单抗)来治疗wAMD,但是其效果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TBX家族转录因子作为靶点在制备用于治疗眼部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以TBX家族转录因子作为靶点进行开发或筛选或制备用于治疗眼部疾病的药物,该药物能够靶向TBX家族转录因子,显著减少眼底脉络膜新生血管增生、炎症以及纤维化,对眼部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TBX家族转录因子作为靶点在制备用于治疗眼部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将TBX家族转录因子作为靶点进行开发或筛选或制备用于制备治疗眼部疾病的药物,能够显著减少眼底脉络膜新生血管增生、炎症以及纤维化,对眼部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优选地,上述眼部疾病包括黄斑变性。
优选地,上述黄斑变性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
优选地,上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
wAMD的致病机理复杂,多种因子和细胞均参与其发病过程,抑制某个因子后常常由于其他因子的补偿效应而使药物无效或产生耐药性。尽管已有多种因子被证明在wAMD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难以同时对多种因子进行抑制,导致无法彻底抑制wAMD患者的新生血管增生。本方案通过研究发现TBX家族转录因子在新生血管增生中的作用机制,可以作为预防和/治疗黄斑变性的靶点。因此,本方案以TBX家族转录因子作为靶点以进行开发或筛选或制备治疗wAMD的药物中,能够显著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化,这对wAMD的临床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优选地,上述药物能够抑制TBX家族转录因子的活性和/或下调TBX家族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
本方案所涉及的应用中,用于治疗眼部疾病的药物通过抑制TBX家族转录因子的活性和/或下调TBX家族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能够显著减少眼底脉络膜新生血管增生、炎症以及纤维化,对眼部疾病的预防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未经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508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两件式集电器子组件
- 下一篇:一种肾透明细胞癌的预后评估基因组合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