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线圈形态及匝数可变的瞬变电磁装置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54430.7 | 申请日: | 2022-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76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6 |
发明(设计)人: | 栾约生;陈世仲;王小波;王继凯;曾歌明;石纲;张志坚;李亮;张军;许田柱;张亮;潘霄;肖丽;王周萼;朱云法;易杜靓子;张亚年;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水利部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V3/08 | 分类号: | G01V3/08;G01V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鑫瑞森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61 | 代理人: | 马云华 |
地址: | 43001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圈 形态 可变 电磁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圈形态及匝数可变的瞬变电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装置包括:直角器、发射线圈搭载框架以及依次连接的发射线圈、可变匝数装置、瞬变电磁装置和工作电源;发射线圈搭载框架设置在发射线圈内部;发射线圈搭载框架用于作为发射线圈的载体,并调整发射线圈边长的大小和发射线圈的形状;直角器用于夹连发射线圈和发射线圈搭载框架,将发射线圈和发射线圈搭载框架固定在一起;瞬变电磁装置用于发生瞬变电流;可变匝数装置用于改变发射线圈的匝数;发射线圈用于向目标区域发射瞬变电流,进行测量。本发明提升了发射线圈搭载框架的稳定性和便携性,并提升了勘探精度,降低了人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球物理勘探电磁法探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线圈形态及匝数可变的瞬变电磁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瞬变电磁测量是利用不接地线圈向地下发射一次瞬变磁场,通常是在发射线圈上供一个电流方波,可在地下产生稳定的磁场分布,当电流方波关断后,地球介质将产生涡流,其大小取决于地球介质的导电程度,该涡流不能立即消失,它将有一个过渡过程,过渡过程产生的磁场向地表传播,在地表接受线圈把磁场的变化转化为感应电压的变化。
近年来,瞬变电磁法在国内外得到迅速进展,几乎涉足了地球物理勘探的各个领域,其作为勘探地上溶洞、空洞、断层、地下水以及浅层至中深层的地电结构,比其他物探方法能取得更为理想的地质效果,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在找水、市政工程、土壤盐碱化和污染调查以及浅层石油构造填图都有良好的效果。
现阶段,在瞬变电磁装备使用过程中,仍需要人工携带发射线圈搭载框架。常见的发射线圈搭载框架是由木质棍棒简单拼接而成,这种拼接方法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携带不方便、木质棍棒长短有限、摆放角度不稳定、直角拐角处不接近直角等,这对于数据的采集影响较大,甚至有可能出现采集异常的情况。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多年来广大技术人员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但大多数都是围绕便携作为出发点,对发射线圈搭载模块的稳定性稍有欠缺,同时,瞬变电磁装置在勘探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勘探的地质条件以及预期成果图对匝数进行设置,一定程度上,匝数选取值越大,瞬变电磁装置勘探深度就越深,但增加匝数会造成浅部盲区增大、勘探精度降低等问题,所以匝数选取对于勘探深度以及勘探精度来说都很重要。大多数瞬变电磁装置中匝数替换是通过重新布设发射线圈与连接线,会加大操作人员工作量,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圈形态及匝数可变的瞬变电磁装置及其方法。本发明提升了发射线圈搭载框架的稳定性和便携性,并提升了勘探精度,降低了人工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线圈形态及匝数可变的瞬变电磁装置,包括:
直角器、发射线圈搭载框架以及依次连接的发射线圈、可变匝数装置、电流发生器和工作电源;
所述发射线圈搭载框架设置在发射线圈内部;
所述发射线圈搭载框架用于作为所述发射线圈的载体,并调整所述发射线圈边长的大小和所述发射线圈的形状;
所述直角器用于夹连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发射线圈搭载框架,将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发射线圈搭载框架固定在一起;
所述电流发生器用于发生瞬变电流;
所述可变匝数装置用于改变所述发射线圈的匝数;
所述发射线圈用于向目标区域发射所述瞬变电流,进行测量。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水利部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未经水利部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544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