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深层地热井的原位闭式水循环换热强度测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58282.6 | 申请日: | 2022-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612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发明(设计)人: | 颜翠翠;高孟春;郭静;赵海洲;司庆正;张建华;刘颖颖;许彬;王雨竹;董娟;舒少杰;李汉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德州市土地储备整治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宇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121 | 代理人: | 程丹 |
地址: | 2661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深层 地热 原位 水循环 强度 测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深层地热井的原位闭式水循环换热强度测试装置,涉及地热测试技术领域。该用于深层地热井的原位闭式水循环换热强度测试装置,包括用于获取水的水源井和用于对水进行加热升温的地热井,还包括:进水管,用于水源井内部的水输送至地热井内部,该用于深层地热井的原位闭式水循环换热强度测试装置,通过第一监测单元对进水管内部进水前的温度和强度进行监测记录,在通过第二监测单元对经过地热井进行升温加热后从出水管流出的水进行监测,在通过中央处理器对经过地热井的水前后的温度和压强数据进行运算,从而可以准确的取得地热井的换热强度,更加精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热强度测试装置技术,具体为一种用于深层地热井的原位闭式水循环换热强度测试装置,属于地热测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地热井,指的是井深3500米左右的地热能或水温大于30℃的温泉水来进行发电的方法和装置,地热分高温、中温和低温三类。高于150℃,以蒸汽形式存在的,属高温地热;90℃~150℃,以水和蒸汽的混合物等形式存在的,属中温地热;高于25℃、低于90℃,以温水、温热水、热水等形式存在的,属低温地热。在中国北方城镇化发展迅速,很多城市开发区集中供热系统尚不完善,煤炭非清洁燃烧存在、天然气供应严重不足的现实能源供给条件下,地热作为一种分布式能源,对供热起着重要作用,地热开发利用对于建筑节能、降低排放、保护大气环境也具有重要作用;而在地热开发利用中,地热井温度和流量的测试直接反映地热井的供热能力。
目前还没有成套的换热强度测试装置,传统利用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自行连接,温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对经过地热井的水流前后进行监测,往往在监测的过程中数据会存在偏转,不能直观反映地热井的换热强度。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深层地热井的原位闭式水循环换热强度测试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利用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自行连接,温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对经过地热井水前后进行监测,往往在监测的过程中数据会存在偏转,不能直观反映地热井的换热强度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深层地热井的原位闭式水循环换热强度测试装置,包括用于获取水的水源井和用于对水进行加热升温的地热井,还包括:
进水管,用于水源井内部的水输送至地热井内部;
出水管,用于将地热井内部的加热后的水进行输出;
出水终端,用于与出水管进行连接,并将加热的水用于取暖、发电;
第一监测单元,用于对进水管进水的温度和进水的压强进行监测;
第二监测单元,用于对出水管从地热井加热升温后的出水的温度和进水的压强进行监测;
中央处理器,用于对第一监测单元和第二监测单元监测后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通过第一监测单元和第二监测单元前后的数据直观表现出现地热井的换热强度。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与水源井之间安装有用于对水源井进行抽水的变频水泵,所述变频水泵外侧设有用于对变频水泵进行控制的水泵控制器,所述水泵控制器输出端与变频水泵输入端连接,所述进水管外侧安装有用于控制水流通的流量控制阀,所述出水管与地热井之间安装有用于抽水的抽水泵。
优选的,所述第一监测单元包括用于对进水管内部的进水的压强进行监测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对进水管内部的进水的温度进行监测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对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一温度传感器监测的数据进行记录的数据记录模块;用于对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一温度传感器记录的数据进行存储的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对数据记录模块记录的多次数据进行对比的数据对比单元;还包括用于对数据进行快速输出的数据输出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德州市土地储备整治中心,未经中国海洋大学;德州市土地储备整治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582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