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储能电池的剩余电量预测校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62390.0 | 申请日: | 2022-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24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雍袁一梦;袁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智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5/00 | 分类号: | G01R35/00;G01R31/367 |
代理公司: | 成都巾帼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60 | 代理人: | 邢伟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武***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剩余 电量 预测 校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电池的剩余电量预测校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储能电池的多组状态数据;S2.构建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训练得到成熟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S3.获得标准温度下的剩余电量预测值;S4.得到N个不同温度的剩余电量预测值;S5.生成温度比值表,对N个不同温度及其对应的比值进行保存;S6.在储能电池剩余电量未知时,对其剩余电量的预测值,并基于测得的环境温度与剩余电量的预测值进行校准。本发明考虑了温度的影响,对预测得到的剩余电量进行了校准,使得剩余电量能够更加接近与标准温度下的真实值,从而提高了剩余电量的预测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能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储能电池的剩余电量预测校准方法。
背景技术
储能电池的剩余电量SOC(State Of Charge,荷电状态)是整个电池系统的核心参数,确定电池剩余电量可以实现对电池组合理的使用,防止电池组过充电和过放电,降低电池故障发生概率,提高电池组使用寿命,延长电池续航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般而言,储能电池的剩余电量虽然可以直接测试,但是储能电池分布式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新能源汽车、通信基站等,在每个应用场景均利用专业的测试设备进行测试,是很难实现的,因此,一般情况下是通过对储能电池进行参数的采集后,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估算,但是,在进行储能电池参数采集时,由于温度的影响,会导致采集到的参数误差较大,从而使得预测出的剩余电量与实际电量存在较大误差,不利于储能电池的准确估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储能电池的剩余电量预测校准方法,考虑了温度的影响,对预测得到的剩余电量进行了校准,使得剩余电量能够更加接近与标准温度下的真实值,从而提高了剩余电量的预测准确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储能电池的剩余电量预测校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储能电池的多组状态数据,每一组状态数据包括储能电池的剩余电量、电流、电压和储能电池的表面压力;
S2.构建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利用采集得到的数据对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得到成熟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S3.设定标准温度T,将储能电池设置于一密闭的测试空间内,并将测试空间内的温度调节为测试温度,然后采集储能电池的电流、电压和储能电池表面的表面压力,输入成熟的神经网络模型中,得到标准温度下的剩余电量预测值;
S4.调节测试控制内的温度值,并使得储能电池的实际剩余电量与标准温度测试时一致,在N个不同的温度下,采集储能电池的电流、电压和储能电池表面的表面压力,输入成熟的神经网络模型中,得到N个不同温度的剩余电量预测值,其中N为偶数;
S5.将标准温度下的剩余电量预测值分别与N个不同温度的剩余电量预测值进行比值运算,得到N个不同温度下的比值,并生成温度比值表,对N个不同温度及其对应的比值进行保存;
S6.在储能电池剩余电量未知时,测试该储能电池的电流、电压和该储能电池的表面压力,并测试该储能电池所在环境的温度,将储能电池的电流、电压和该储能电池的表面压力输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中,得到剩余电量的预测值,并基于测得的环境温度与剩余电量的预测值进行校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采集储能电池的多组状态数据,进行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和训练,并基于训练得到的神经网络进行储能电池剩余电量的预测,并且考虑了温度的影响,对预测得到的剩余电量进行了校准,使得剩余电量能够更加接近与标准温度下的真实值,从而提高了剩余电量的预测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一种储能电池的剩余电量预测校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智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智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623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