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P1dB测试结果的精准度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69675.7 | 申请日: | 2022-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16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倩;徐健;陈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元络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28 | 分类号: | G01R31/28;G01R31/26;G01R2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邵斌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p1db 测试 结果 精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射频测试技术领域的一种提高P1dB测试结果的精准度的方法,包括构建硬件测试环境;基于构建的硬件测试环境,采用设定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获得P1dB测试值;对P1dB测试值进行判断,直至P1dB测试值满足设定条件,输出功率即为P1dB的值。本发明通过优化测试环境和测试程序,达到了减小测试有增益比较平缓区段的芯片的P1dB的误差的目的,从而提高了测试结果的精准度、可靠性以及一致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射频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P1dB测试结果的精准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半导体器件是现代电子工业中十分耀眼的明星,近几十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凭借诸多优势,已广泛应用于控制、转换、放大、运算等功能电路,与此同时也伴随着非线性这一缺点。衡量非线性特性的参数较多,其中1dB增益压缩点通常是必测的项目。目前测试P1dB可以通过等间距递增法、二分法或者不等间距递增法的方式进行功率扫描,确定被测试功放芯片的线性和非线性动态范围。
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是精确度不够,首先如果输出功率用频谱仪读值,由于频谱自身可允许的误差范围就有±2dB,这个仪器自身的误差会导致测试结果的误差;如果使用功率计读输出功率值,由于一般功率计探头的动态范围上限是20dBm,所以这也会一定程度的影响测试结果。其次使用二分法测试增益较为平缓的芯片,可能会导致同一芯片反复测P1dB在增益比较平缓的频点处有零点几dB的波动,削弱了测试的精准度。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P1dB测试结果的精准度的方法,能够通过优化测试环境和测试程序有效提高P1dB测试结果的精准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P1dB测试结果的精准度的方法,包括:构建硬件测试环境;基于构建的硬件测试环境,采用设定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获得P1dB测试值;对P1dB测试值进行判断,直至P1dB测试值满足设定条件,输出功率即为P1dB的值。
进一步地,所述硬件测试环境,包括:连接在被测芯片的输入端的信号源、连接在被测芯片的输出端的衰减器以及与衰减器连接的功率计;所述信号源,用于向被测芯片提供测试信号;所述衰减器,用于将被测芯片的输出功率衰减至设定区间;所述功率计,用于读取经所述衰减器衰减后的被测芯片的输出功率。
进一步地,所述测试方法为二分法。
进一步地,所述对P1dB测试值进行判断,直至P1dB测试值满足设定条件,包括:当P1dB测试值满足:1-Δ≤G1-Gn≤1+Δ,Δ表示设定的允许误差量,n=2,3,4···,其中,G1表示当芯片工作在线性区,信号源的输出功率为Pin0时,测出的芯片的增益, Gn表示当芯片工作在线性区,信号源的输出功率为设定区间的中间值时,测出的芯片的增益,即P1dB测试值;
同时,P1dB测试值满足:G1-Gn-1≥0,n=2,3,4···时,输出功率即为P1dB的值。
进一步地,当P1dB测试值不满足:1-Δ≤G1-Gn≤1+Δ,n=2,3,4···时:
若满足G1-Gn≥1+Δ,则设置信号源的输出功率为Pin0和Pin2的中间值Pin n,n=3,4···,此时,测出的芯片的增益Gn,n=3,4···;
若不满足G1-Gn≥1+Δ,则设置信号源的输出功率为Pin2和Pin1的中间值Pin n,n=3,4···,此时,测出的芯片的增益Gn,n=3,4···。
进一步地,当P1dB测试值不满足G1-Gn-1≥0,n=2,3,4···时,将芯片的输入功率增加0.1dB,此时,测出的芯片的增益Gn,n=3,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优化测试环境和测试程序,达到了减小测试有增益比较平缓区段的芯片的P1dB的误差的目的,从而提高了测试结果的精准度、可靠性以及一致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元络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元络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696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不易形变的无胶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仿生神经移植物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