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应于钢混叠合梁现浇桥面板施工的底模楼承板施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70495.0 | 申请日: | 2022-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13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郭涛;张振中;刘学忠;张伟岐;崔艳雷;王建峰;王磊;王晓龙;栗晓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19/12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任林芳;杨斌华 |
地址: | 030001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应 叠合 梁现浇 桥面 施工 底模楼承板 施工工艺 | ||
1.一种适应于钢混叠合梁现浇桥面板施工的底模楼承板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进场验收
钢筋桁架楼承板进场直接放置到待安装位置,打包时要避免错层,避免安装时压型钢板再次进行远距离人工移动,同时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挡板、收边板所有配件要配套提前进场;
第二步,钢筋桁架楼承板的铺设
(1)依据钢筋桁架楼承板尺寸在钢梁顶板进行加固位置的放线,然后进行安装、焊接;
(2)钢筋桁架楼承板铺设前,必须先清扫钢梁顶面的杂物,并对有弯曲和扭曲的钢筋桁架楼承板进行矫正,钢筋桁架楼承板与钢梁顶面的间隙应控制在1mm以下;
(3)在钢梁顶面清扫干净并确认钢梁上无涂刷油漆后,在钢梁上按照排版图,用墨线标出每块钢筋桁架楼承板的铺设位置,按其不同板型将所需块数配置好,沿墨线排列好,然后对切口;
(4)调直、压平、焊接固定已排列好的钢筋桁架楼承板,楼承板之间的连接加贴角焊进行加固,焊缝间距在300mm,长度20-30mm;
(5)用栓钉焊机将栓钉穿透压型钢板与钢梁熔融焊接在一起,使楼承板与钢梁连接锚固;
第三步,钢梁挑臂楼承板加固
钢混叠合梁梁边两侧挑臂各70cm,混凝土厚20cm,对于边梁挑臂部位采用吊模法施工,在钢梁顶设置型钢悬挑梁将钢筋桁架楼承板底模吊起;
第四步,钢筋桁架楼承板铺在完成后,绑扎钢筋,浇筑桥面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于钢混叠合梁现浇桥面板施工的底模楼承板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模法施工,包括如下步骤:在边梁上采用横桥向布置16#工字钢作为悬臂,悬臂端设置对拉丝杆与钢筋桁架楼承板底模的下弦杆钢筋焊接固定,在现浇部位上部16#工字钢顶面设置2排并置无缝钢管,采用蝴蝶扣配双螺母调节固定;固定端在钢梁内侧顶板上焊接两道φ16钢筋作为工字钢钢支撑,在钢梁外侧顶板上焊接一道φ16钢筋临时支撑,并将钢筋满焊在钢梁顶面及工字钢上,将16#工字钢焊接固定在钢支撑上,高出现浇桥面板15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应于钢混叠合梁现浇桥面板施工的底模楼承板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钢长度为4m,间距为2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应于钢混叠合梁现浇桥面板施工的底模楼承板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缝钢管的管径为48mm,壁厚为3.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7049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