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以太网的车内安全信息通信方法、系统及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211271745.2 | 申请日: | 2022-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612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智能无人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H04L9/08;H04L9/14;H04L67/12 |
代理公司: | 苏州思睿晶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03 | 代理人: | 吴碧骏 |
地址: | 213300 江苏省常州市溧***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以太网 安全 信息 通信 方法 系统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以太网的车内安全信息通信方法、系统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数据发送端配置双字符加密算法;在数据接收端配置双解密校验算法;检测信息传输需求,在数据发送端基于信息传输需求和双字符加密算法执行原文加密操作,得到待验证数据包;将待验证数据包发送至数据接收端;在数据接收端检测数据包传输请求状态,基于双解密校验算法和数据包传输请求状态选择接收或抛弃数据包;本发明能够实现在车内信息传输或接收时,进行了安全性极高的双重加密以及双重验证,保证车载以太网信息传输的信息机密性、真实性和新鲜性,通过高灵活性的加密和验证体系,有效提高了车载以太网中信息通信传输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传输技术领域,具体的,本发明应用于车用信息传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载以太网的车内安全信息通信方法、系统及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车辆驾驶自动化、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交互、智能座舱等车辆数字化、车辆信息化以及车辆智能化的发展,在车内需要进行传输的数据量急剧增加,为了提高车载通信性能,降低网络复杂度,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不断升级,车载以太网也被引入到汽车网络中,但随着车载以太网的引入,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目前车载以太网信息传递大多数是明文传输,而这种信息通信方式,可能存在以下安全风险:
第一方面,信息窃取风险,此风险情况是指,信息攻击者会大量窃取通信报文,并进行数据分析,而前述传输方法下的明文方式,不进行加密传输,数据很容易会被泄露以及被破解,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厂商机密泄露甚至危害乘客安全;
第二方面,信息篡改风险,此风险情况是指,攻击者侵入合法设备后,会攻击节点,并篡改收到的信息,之后将篡改后的错误信息发送给其他节点,进而通过这种篡改设备准备发送的信息的方式,来达到扰乱甚至控制汽车的目的;
第三方面,重放攻击风险,此风险情况是指,攻击者会攻击节点,并窃取合法节点的认证凭证,同时将它再重新发送给其他认证节点,破坏认证的正确性,达到欺骗认证并侵入节点的目的;
第四方面,节点欺骗风险,此风险情况是指,攻击者会冒充其他网络节点或设备,接入车内网络并完成身份认证,进而获取车内的相关权限,并进行供给或窃取信息;例如,IP欺骗,攻击者可以在没有侵入目标设备的情况下,冒充该设备接入车内网络;
故综上所述,目前车载以太网信息传递方式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易造成信息泄露等信息安全危机,影响车辆安全性以及乘客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车载以太网的车内安全信息通信方法、系统及介质,进而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载以太网信息传递方式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易造成信息泄露等信息安全危机,影响车辆安全性以及乘客安全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以太网的车内安全信息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加解密算法配置步骤:
在数据发送端配置双字符加密算法;在数据接收端配置双解密校验算法;
数据加密发送步骤:
检测信息传输需求,在所述数据发送端基于所述信息传输需求和所述双字符加密算法执行原文加密操作,得到待验证数据包;将所述待验证数据包发送至数据接收端;
数据解密校验步骤:
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检测数据包传输请求状态,基于所述双解密校验算法和所述数据包传输请求状态选择接收或抛弃数据包。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信息传输需求包括:第一需求和第二需求;所述第一需求为存在待传输原文;所述第二需求为非存在待传输原文;
所述原文加密操作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智能无人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智能无人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717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