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考虑风电消纳的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72505.4 | 申请日: | 2022-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64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发明(设计)人: | 于光耀;杨帮宇;鄂志君;李振斌;郝毅;唐晓骏;刘伟;王天昊;崇志强;卢向东;姚维平;郑卫洪;李惠玲;李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J3/46;H02J3/32;H02J3/06;H02J3/24;H02J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来佳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考虑 风电消纳 电力系统 优化 调度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风电消纳的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价格型需求响应模型;步骤2、建立计及价格型需求响应的火‑储两阶段深度调峰优化调度模型和火‑储深度调峰补偿模型;步骤3、在步骤2建立计及价格型需求响应的火‑储两阶段深度调峰优化调度模型和火‑储深度调峰补偿模型之后,通过层次分析法的风火分摊策略,建立多种影响因素下的风火分摊模型,并求取不同分摊因素下的权重系数,进而建立风‑火对火‑储深度调峰补偿费用的分摊模型;步骤4、确定步骤3中风火分摊因素的权重系数,进而获得系统优化调度结果和分摊策略结果。本发明能够提高机组参与分摊的积极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网运行与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尤其是一种考虑风电消纳的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方法。
背景技术
现阶段我国风电并网规模扩大,加快了电力绿色转型的步伐。然而风电大规模并网导致系统在负荷低谷时期调峰压力增大,为缓解系统深度调峰压力,我国形成了以促进风电等新能源消纳、提升各主体经济效益为目标的调峰辅助服务市场。
但现有的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方法仍存在如下缺陷:
(1)当前在源侧广泛采用火储“捆绑”的手段进行深度调峰,以减轻系统深度调峰压力。现有方法将储能作为一种深度调峰电源配置在火电侧,然而在实际市场中,现有调峰辅助服务品种需进一步适应系统运行需要,若依旧将储能配置在火电侧,无法尽快实现以火力发电为主到以新能源发电为主的过渡。
(2)当前储能电站仅获得运行收益,并未参与到辅助服务市场获取相应的调峰补偿。同时各省出台了储能调峰补偿的计算规则,但尚未明确制定其调峰补偿费用具体来源。
(3)当前东北调峰辅助服务细则中,对于分摊费用如何进行分配的问题,仅作电量方面的考虑,而当前存在机组分摊价格高的问题,且未考虑各主体成本、上网电价等实际因素,致使火电机组参与市场的积极性不高。
经检索,未发现与本发明相同或相似的已公开的专利文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考虑风电消纳的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方法,能够提高机组参与分摊的积极性。
本发明解决其现实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考虑风电消纳的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价格型需求响应模型,并对考虑价格型需求响应的火电、独立储能电站运行特性进行分析;
步骤2、基于步骤1的对考虑价格型需求响应的火电、独立储能电站深度调峰机理的分析结果,对运行成本特性进行分析,建立计及价格型需求响应的火-储两阶段深度调峰优化调度模型和火-储深度调峰补偿模型;
步骤3、在步骤2建立计及价格型需求响应的火-储两阶段深度调峰优化调度模型和火-储深度调峰补偿模型之后,通过层次分析法的风火分摊策略,建立多种影响因素下的风火分摊模型,并求取不同分摊因素下的权重系数,进而建立风-火对火-储深度调峰补偿费用的分摊模型;
步骤4、确定步骤3中风火分摊因素的权重系数,进而获得系统优化调度结果和分摊策略结果。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出一种考虑风电消纳的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在风电场、火电机组及储能电站共同作用,形成“风-火-储”联合优化调度的背景下,为将风电实现最大程度消纳,火电机组出力受到挤压,其中大容量火电机组会在负荷低谷、风电高发时段深度调峰。引入独立储能电站在负荷低谷时段深度调峰,能够减轻机组深度调峰份额。引入价格型需求响应与独立储能电站后的调度模型使机组深度调峰处于最低水平,在此基础上对求得的机组补偿费用进行分摊,可提高风-火分摊积极性。同时此调度模型的建立使得储能获得调峰辅助服务补偿,由此构建风-火对火-储深度调峰补偿费用分摊策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725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