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船舶水尺计重智能一体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75307.3 | 申请日: | 2022-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75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张程程;卢浩;黄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河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39/12 | 分类号: | B63B39/12;G06V10/764;G06V30/10;G06V20/40;G06V20/05;G06V10/22 |
代理公司: | 山东易佰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26 | 代理人: | 张晓 |
地址: | 0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舶 水尺 智能 一体化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船舶水尺计重技术领域,具体为船舶水尺计重智能一体化系统,包括:架体,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支撑板的内侧滑动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计重机构,包括滑杆,所述滑杆滑动连接在滑槽的内侧,所述滑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收集仓,所述收集仓的底端卡合连接有浮仓,所述收集仓的顶端活动连接有盖板。本发明利用图像识别技术进行船舶水尺自动测量,既可以完整的记录船舶水线观测过程,为后续的图像数据处理进行准备,还可以克服人工测量所引起的系列问题,同时使用该方法还可以避免了使用传感器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水尺计重技术领域,具体为船舶水尺计重智能一体化系统。
背景技术
船舶吃水是船舶安全性能指标之一,掌握准确的吃水数据有利于掌握船舶浮态状况,有利于调整船舶运动姿态、增加安全性和管理能耗。
船舶水尺的计重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煤炭、铁矿石、水泥、粮食等大宗散装固体商品,船舶水尺计重方法具有简单、便捷和高效率的特点,该方法可以迅速获得船舶装载货物的重量,船舶水尺计量货物重量的方法已经是国际大宗散装货物计重的习惯做法,在使用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其结果可作为商品交接结算、理赔、运费计算和通关计税的依据,但是目前船舶吃水线的检测主要依靠有经验的船员、商检人员等经目测船舶的水尺标志而获得船舶的实际吃水值,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数值,需要观察人员多次查看并求取平均值,这种人眼目测船舶水尺吃水线数值的方式往往带有主观性和较大的局限性。并且由于现实状况的限制,例如由于观测角度的问题导致水尺读数读取较为困难,往往会存在较大误差,导致观测精度不佳。
其次,若限于港口、航道等特殊水域环境,开展船舶水尺计重工作,需要进行船舶舷外、高空等作业,可能会出现人员伤亡风险,随着海上人员安全关注度的日益提高,需要新技术以提高水尺观测的安全水平。
再次,由于在船舶水尺计重与船舶六个站位的船舶实际吃水测量、海水密度、压载舱和淡水舱的形状、重心测定等有很大关系,影响船舶计重结果精度的客观因素较多,船舶刻度观测水平是影响水尺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较大的风浪会导致难以正确读取水尺读数,往往会出现较大误差而导致观测精度不佳,并且对于大型船舶而言,每厘米吃水吨数就代表几十乃至上百吨的重量,些许水尺观测偏差会导致船货双方在商品结算、索赔处理、通关计税和运费计算等方面带来较多的分歧,因此亟需设计船舶水尺计重智能一体化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船舶水尺计重智能一体化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针对船舶水尺计重受到环境和水位影响,观察易出现偏差,导致其存在多种问题上的分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船舶水尺计重智能一体化系统,包括:
架体,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支撑板的内侧滑动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
计重机构,包括滑杆,所述滑杆滑动连接在滑槽的内侧,所述滑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收集仓,所述收集仓的底端卡合连接有浮仓,所述收集仓的顶端活动连接有盖板,所述收集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仓,所述收集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模块和水平传感器,所述收集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套接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和收集仓滑动连接,所述控制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防护仓的内侧活动连接有摄像头,所述滑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和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杆靠近支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抵轮和抵球,所述滑槽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板,所述卡板和滑杆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抵簧,所述抵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抵块,所述抵块和活动杆抵合连接,所述摄像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作用板,所述作用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河北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河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753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VA模式下基于血流量需求的ECMO自动调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