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毛圈编织用横机和沉降片以及横机中的毛圈编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83938.X | 申请日: | 2022-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247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小高宪夫;下野正裕;川端祥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D04B7/12 | 分类号: | D04B7/12;D04B15/06;D04B15/36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方应星;赵晶 |
地址: | 日本和歌山***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编织 用横机 沉降 以及 中的 方法 | ||
1.一种毛圈编织用横机(1),具备织针(12)和沉降片(13),所述织针(12)在针床(2)的长度方向上并列设置,并在与该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进退,若进入齿口(3)则上升,所述沉降片(13)相对于齿口(3)进退,
沉降片(13)在前端具有底纱用挂爪(13d)和毛圈纱用挂爪(13c),
一边在沉降片(13)的前端将从在齿口(3)上方先行的给纱口(8)供给的底纱(10)和从后行的给纱口(9)供给的毛圈纱(11)分开,一边进行毛圈编织,其特征在于,
所述毛圈编织用横机(1)包括切换单元,该切换单元以如下方式对齿口(3)上方的底纱(10)和毛圈纱(11)的给纱口(8、9)的位置(8a、8b、8c;9a、9b、9c)进行切换:
在形成毛圈的毛圈编织中,切换为底纱(10)的给纱口(8)先行,毛圈纱(11)的给纱口(9)隔开间隔而后行;
在不形成毛圈的编织中,切换为使在毛圈编织时后行的毛圈纱(11)的给纱口(9)靠近先行的底纱(10)的给纱口(8)侧,而成为不在沉降片(13)的前端被分开的范围(L)内的位置(8b、8c;9b、9c),
在不形成毛圈的编织中,将底纱(10)和毛圈纱(11)捕捉于织针(12)的针钩(12a)而形成针编弧,将底纱(10)和毛圈纱(11)双方钩挂于沉降片(13)的底纱用挂爪(13d)而形成沉降弧,从而能够进行无毛圈的平针编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圈编织用横机(1),其特征在于,
所述织针(12)及所述沉降片(13)由驱动机构(20、30)分别以相对于所述齿口(3)进退的方式驱动,所述驱动机构(20、30)搭载于沿所述针床(2)的所述长度方向往复运动的三角座滑架,
供给所述底纱(10)的给纱口(8)和供给所述毛圈纱(11)的给纱口(9)设置于自走式的三角座滑架,所述自走式的三角座滑架与往复运动的三角座滑架独立地行走且能够追随三角座滑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毛圈编织用横机(1),其特征在于,
所述沉降片(13)在所述齿口(3)侧的前端附近具有压入部(13g、13h),所述压入部(13g、13h)向下方突出,利用向齿口(3)的进入而能够将进退路径上的所述底纱(10)及所述毛圈纱(11)向齿口(3)压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毛圈编织用横机(1),其特征在于,
所述沉降片(13)在决定针织密度时进入齿口(3)后,暂时从齿口(3)退入后再进入齿口(3),至少在再进入时,使所述压入部(13g、13h)相比设定于所述针床(2)的顶齿(6a)位置更向齿口(3)下方进入。
5.一种沉降片(13),用于毛圈编织用横机(1),在相对于齿口(3)进退的前端具有底纱用挂爪(13d)和毛圈纱用挂爪(13c),能够将底纱(10)和毛圈纱(11)分开,其特征在于,
在该前端附近具有压入部(13g、13h),所述压入部(13g、13h)向下方突出,利用向齿口(3)的进入而能够将进退路径上的底纱(10)和毛圈纱(11)向齿口(3)侧压入。
6.一种横机中的毛圈编织方法,所述横机具备一边上升一边进入齿口(3)的织针(12)和相对于齿口(3)进退的沉降片(13),
在沉降片(13)的前端具有底纱用挂爪(13d)和毛圈纱用挂爪(13c),
将在齿口(3)上方先行供给的底纱(10)和后行供给的毛圈纱(11)捕捉于从齿口(3)退入的织针(12)的针钩(12a),
一边将底纱(10)和毛圈纱(11)在沉降片(13)的前端分开,一边分别形成底纱(10)的沉降弧和毛圈纱(11)的毛圈,其特征在于,
以如下方式对齿口(3)上方的底纱(10)和毛圈纱(11)的给纱位置(8a、8b、8c;9a、9b、9c)进行切换:
在形成毛圈的毛圈编织中,切换为底纱(8)的给纱口(8)先行,毛圈(11)的给纱口(9)隔开间隔而后行,
在不形成毛圈的编织中,切换为使在毛圈编织时后行的毛圈纱(11)的给纱口(9)靠近先行的底纱(10)的给纱口(8)侧,而成为不在沉降片(13)的前端被分开的范围(L)内的位置,
在不形成毛圈的编织中,将底纱(10)和毛圈(11)捕捉于织针(12)的针钩(12a)而形成针编弧,将底纱(10)和毛圈(11)双方钩挂于沉降片(13)的底纱用挂爪(13d)而形成沉降弧,从而能够进行无毛圈的平针编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8393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