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数据上传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89773.7 | 申请日: | 2022-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381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何特;朱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嬴彻星创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16 | 分类号: | G08G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朱威武 |
地址: | 200050 上海市长宁***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数据 上传 方法 装置 | ||
1.一种车辆数据上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车辆数据上传方法应用在车端,包括:
获取当前驾驶行为信息,根据所述当前驾驶行为信息判断车辆是否触发潜在事故风险事件,所述潜在事故风险事件为当前驾驶行为越过安全边界的事件;
在车辆触发潜在事故风险事件的情况下,将与潜在事故风险事件对应的车辆数据上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数据上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潜在事故风险事件为第一潜在事故风险事件,该第一潜在事故风险事件为手动驾驶模式下的潜在事故风险事件;
相应地,所述根据所述当前驾驶行为信息判断车辆是否触发潜在事故风险事件,包括:
在车辆驾驶模式为手动驾驶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当前驾驶行为信息判断车辆是否触发第一潜在事故风险事件;
所述在车辆触发潜在事故风险事件的情况下,将与潜在事故风险事件对应的车辆数据上传,包括:
在车辆触发潜在第一潜在事故风险事件的情况下,将与第一潜在事故风险事件对应的第一车辆数据上传,所述第一车辆数据至少包括第一潜在事故风险事件的场景环境数据、自车运动数据以及自车故障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数据上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潜在事故风险事件为第二潜在事故风险事件,该第二潜在事故风险事件为自动驾驶模式下的潜在事故风险事件;
相应地,所述根据所述当前驾驶行为信息判断车辆是否触发潜在事故风险事件,包括:
在车辆驾驶模式为自动驾驶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当前驾驶行为信息判断车辆是否触发第二潜在事故风险事件;
所述在车辆触发潜在事故风险事件的情况下,将与潜在事故风险事件对应的车辆数据上传,包括:
在车辆触发潜在第二潜在事故风险事件的情况下,将与第二潜在事故风险事件对应的第二车辆数据上传,所述第二车辆数据至少包括第二潜在事故风险事件的场景环境数据、自车运动数据、自车故障数据、驾驶模式数据、人机交互数据、自动驾驶系统输出结果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数据上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车辆同时触发多个潜在事故风险事件的情况下,根据预先设定的事件优先级对与潜在事故风险事件对应的车辆数据进行上传。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车辆数据上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与潜在事故风险事件对应的车辆数据上传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生成数据上传通知,用以提示驾驶员车辆数据处于上传过程保持车辆在线;或
在车辆下电的情况下,保持车辆数据上传。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数据上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边界为第一安全边界,该第一安全边界为手动驾驶模式下的安全边界;
所述第一潜在事故风险事件至少为AEB事件、重刹事件、方向盘猛打事件、横向加速度不正常事件或停车双闪事件中的一种;
相应地,与所述AEB事件对应的第一安全边界为状态为NA;
与所述重刹事件对应的第一安全边界为在车速大于等于第一车速阈值的情况下,减速度请求维持的周期超过第一减速周期,且减速度小于等于第一减速度阈值;
与所述方向盘猛打事件对应的第一安全边界为在车速大于等于第一车速阈值的情况下,预设时间内转角弧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大于等于第一弧度阈值,该第一弧度阈值根据车速计算得到;
与所述横向加速度不正常事件对应的第一安全边界为在车速大于等于第二车速阈值的情况下,横向加速度的绝对值大于等于第一加速度阈值且维持的加速周期超过第一加速周期;或,在第一车速阈值≤车速第二车速阈值的情况下,横向加速度的绝对值大于等于第二加速度阈值且维持的加速周期超过第一加速周期;
与所述停车双闪事件对应的第一安全边界为在车辆处于高速路段的情况下,车速为0,且开启双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嬴彻星创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嬴彻星创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8977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