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镁及镁合金薄板/箔卷材的连续卷取轧制系统及轧制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90053.2 | 申请日: | 2022-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25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发明(设计)人: | 闫宏;丁睿智;许金良;宋宜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B1/24 | 分类号: | B21B1/24;B21B1/40;B21B38/00;B21B37/74;B21B45/02;B21B45/00;B21B27/08 |
代理公司: |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52 | 代理人: | 刘文霞 |
地址: | 26659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镁合金 薄板 卷材 连续 卷取 轧制 系统 工艺 | ||
1.一种镁及镁合金薄板/箔卷材的连续卷取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排布的第一控温卷取辊、第一控温张力辊、控温工作辊、第二控温张力辊、第二控温卷取辊以及位于控温工作辊的两侧的支撑辊;
所述第一控温卷取辊、第一控温张力辊、控温工作辊、第二控温张力辊及第二控温卷取辊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所述第一控温卷取辊、第一控温张力辊、控温工作辊、第二控温张力辊及第二控温卷取辊均为冷热双用辊,且所述冷热双用辊包括加热系统及冷却系统;
所述第一控温卷取辊、第一控温张力辊、控温工作辊、第二控温张力辊、第二控温卷取辊的加热系统、冷却系统及温度传感器均与温度控制系统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镁及镁合金薄板/箔卷材的连续卷取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温卷取辊及第二控温卷取辊的外部设置有保温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镁及镁合金薄板/箔卷材的连续卷取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工作辊为可逆轧机工作辊。
4.一种镁及镁合金薄板/箔卷材的连续卷取轧制工艺,利用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确定镁及镁合金的种类,并根据镁及镁合金材料的室温塑性,确定第一/二控温卷取辊、第一/二控温张力辊及控温工作辊的冷热组合方式;
(2)将镁或镁合金卷材卷至第一控温卷取辊上,对卷材进行开卷,并通过第一控温张力辊调节开卷后的板带的走向,使其水平进入控温工作辊进行一道次轧制,一道次轧制后经过第二控温张力辊调节板带的走向,使其卷至第二控温卷取辊上;
(3)调整可逆轧机逆向工作,使第二控温卷取辊上的卷材依次经过第二控温张力辊、控温工作辊进行二道次轧制,二道次轧制后经过第一控温张力辊调节板带的走向,使其卷至第一控温卷取辊上;
重复上述步骤(1)-(3)进行多道次连续卷取轧制,直至获得目标厚度的镁或镁合金薄板/箔卷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镁及镁合金薄板/箔卷材的连续卷取轧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第一/二控温卷取辊、第一/二控温张力辊及控温工作辊的冷热组合方式包括:热卷取辊+冷张力辊+冷工作辊、热卷取辊+热张力辊+冷工作辊、冷卷取辊+热张力辊+冷工作辊、冷卷取辊+冷张力辊+冷工作辊、热卷取辊+热张温辊+热工作辊、冷卷取辊+热温辊+热工作辊、热卷取辊+冷张力辊+热工作辊、冷卷取辊+冷张力辊+热工作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镁及镁合金薄板/箔卷材的连续卷取轧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当镁合金材料具有良好塑性时,第一/二控温卷取辊、第一/二控温张力辊及控温工作辊的冷热组合方式选择热卷取辊+冷张力辊+冷工作辊或冷卷取辊+热张力辊+冷工作辊;
当镁合金材料具有中等塑性时,第一/二控温卷取辊、第一/二控温张力辊及控温工作辊的冷热组合方式选择热卷取辊+热张力辊+冷工作辊;
当镁合金材料具有较差塑性时,第一/二控温卷取辊、第一/二控温张力辊及控温工作辊的冷热组合方式选择热卷取辊+热张力辊+热工作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镁及镁合金薄板/箔卷材的连续卷取轧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对于具有良好塑性的镁合金,当选用热卷取辊+热张力辊+冷工作辊或热卷取辊+冷张力辊+冷工作辊时,设置第一/二卷取辊温度T=T0+10℃,其中,T0为镁合金材料在Δh冷轧变形量和时间t=L/2v下的再结晶温度,t为有效长度的镁合金板带经过工作辊的时间,L为镁合金板带经过工作辊的有效长度,v为镁合金板带轧制过程的线速度。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镁及镁合金薄板/箔卷材的连续卷取轧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轧制过程中,第一/二控温卷取辊、第一/二控温张力辊及控温工作辊通过面接触热传导方式对镁合金材料进行加热或冷却。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镁及镁合金薄板/箔卷材的连续卷取轧制工艺,其特征在于,轧制之前镁及镁合金材料的厚度为0.1~5.0mm,轧制完成后得到的镁及镁合金材料的厚度为0.01~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9005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块化半轴脱扣机构
- 下一篇:一种单核心的双轴转位锁紧机构嵌入式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