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吊弦裁线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92119.1 | 申请日: | 2022-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190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李育冰;毕志峰;周振平;王辉;刘洪生;陈瑞峰;李浩;李志军;黄秋栓;张亚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北京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F11/00 | 分类号: | B21F11/00;B21F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秉文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59 | 代理人: | 孙富利;陈少丽 |
地址: | 100088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吊弦裁线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吊弦裁线方法,通过输送模块将吊弦线输送至裁线模块并在吊弦线达到送线预定长度后停止输送,通过裁线模块对吊弦线进行裁断作业;裁线模块中的裁线压紧部上的裁线压紧活动块压紧吊弦线;裁线模块中的裁线绞断部上的裁线绞断卡盘被裁线绞断夹紧气缸拉动以夹紧穿过裁线绞断卡盘的吊弦线;裁线电源部供电,位于裁线压紧部和裁线绞断部之间的吊弦线发热;裁线绞断部的裁线绞断驱动器带动裁线绞断卡盘转动以旋捻位于裁线压紧部和裁线绞断部之间的吊弦线;固定于裁线模块的裁线安装座上的裁线绞断拉断气缸推动裁线绞断部远离裁线压紧部以拉断吊弦线从而完成裁断作业。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发明所裁断的吊弦线,于吊弦线裁断处形成锥台形端部,不会出现散股现象且利于后续的穿线作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触网吊弦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吊弦裁线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高铁技术的高速发展,其对铁路工艺质量和标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电气化铁路线路中,接触网是保证铁路正常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接触网搭接于电气化铁路供电线路上,向电力机车及其附属设备提供电力。在接触网系统中,吊弦作为接触网和机车导电弓之间接触良好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线路上每隔6~8米需要安装一套整体吊弦将接触线悬吊于承力索上,从而保证接触线的悬挂高度和使得接触线保持一定的弹性以保证接触网和导电弓具有良好的接触关系。吊弦包括吊弦线、设于吊弦线一侧或两侧的心形环和钳压管、设于吊弦线一端部或两端部的线鼻子。吊弦的生产过程主要分为进线裁线、穿线、拉紧、压接、打标和捆扎几个步骤,其中的穿线包括吊弦线穿过钳压管、心形环和线鼻子,拉紧是指利用吊弦线拉紧心形环和钳压管,压接包括钳压管和线鼻子与吊弦线的压紧。目前吊弦的生产方式还是以人工为主,一般采用四到五人为一个班,进行前述各个步骤的工序。这种生产方式存在人力成本高、吊弦成品精度低等问题,特别是吊弦的裁线和压接两个环节,人工生产方式存在长度尺寸不一致、不均匀,压接不牢固或压接力度过大导致钳压管和/或线鼻子开裂等问题。而在裁线工序中,裁线方式多以剪切为主,即人工使用钢钳等工具将吊弦线剪断。人工剪切的裁线方式,一方面作业效率较低,另一方面无法适应机械自动化生产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会使得吊弦线散股,即吊弦线在剪断处出现绞线散开的散股现象,从而不利于后续的穿线操作,特别是在吊弦线穿过钳压管和/或穿入线鼻子中的作业中,吊弦线端部散开的绞线会产生很大的干扰。
有鉴于此,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吊弦裁线方法,利用加热、旋捻、拉断的方式实现自动裁线且吊弦线于裁断处形成锥台形端部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吊弦线裁断处散股的技术问题并利于后续的穿线作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吊弦裁线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吊弦裁线方法,其改进之处在于:通过输送模块将吊弦线输送至裁线模块并在吊弦线达到送线预定长度后停止输送,通过裁线模块对吊弦线进行裁断作业;
步骤一,裁线模块中的裁线压紧部上的裁线压紧活动块压紧吊弦线;步骤二,裁线模块中的裁线绞断部上的裁线绞断卡盘被裁线绞断夹紧气缸拉动以夹紧穿过裁线绞断卡盘的吊弦线;步骤三,裁线模块中的裁线电源部、裁线电源铜板A、裁线压紧部、位于裁线压紧部和裁线绞断部之间的吊弦线、裁线绞断部和裁线电源铜板B组成回路,裁线电源部供电,位于裁线压紧部和裁线绞断部之间的吊弦线发热软化;步骤四,裁线绞断部的裁线绞断驱动器带动裁线绞断卡盘转动以旋捻位于裁线压紧部和裁线绞断部之间的吊弦线;步骤五,固定于裁线模块的裁线安装座上的裁线绞断拉断气缸推动裁线绞断部远离裁线压紧部以拉断吊弦线从而完成裁断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北京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北京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921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