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龙虾离体受精卵稚苗培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00626.5 | 申请日: | 2022-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126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杨鹏;庞德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虾宝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59 | 分类号: | A01K61/59;A01K6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0 | 代理人: | 王莹莹 |
地址: | 225800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龙虾 受精卵 培育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龙虾离体受精卵稚苗培育方法,涉及小龙虾养殖技术领域。本发明将受精卵置入培养容器中培养后,还在培养容器内置入攀爬物,使攀爬物底部混合在受精卵中,在仔虾孵化后会寻找能够依附的物体,例如母虾的游泳足,因此将攀爬物置于受精卵中,先孵化的仔虾就能够依附在攀爬物上,避免仔虾与受精卵长时间混合,达到分离仔虾与受精卵的效果。本发明使得仔虾在孵化后能快速接触到攀爬物,使仔虾能够依附在攀爬物上,避免仔虾长时间混合在受精卵中而死亡,提高了仔虾的生存率,从而降低了养殖难度,提高了养殖利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小龙虾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小龙虾离体受精卵稚苗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小龙虾是一类广受欢迎的水产食材。小龙虾的繁殖是雌雄交配受精,母体将受精卵排出体外并携带受精卵,在受精卵孵化成仔虾一段时间后,仔虾才会脱离母体独立生存。而由母体携带受精卵时需要不断地摆动游泳足,使受精卵能够与水中的溶解氧充分接触,从而确保受精卵的存活。
将受精卵与母体一同培养时,受精卵受到母体的养殖环境的影响很大,并且在受精卵孵化为仔虾后,很难确保将仔虾完全捞出培育,导致大量仔虾丢失死亡。因此,为了提高小龙虾的产量,业内人员也提出将小龙虾受精卵离体培养。然而,受精卵的孵化时间并不相同,受精卵与仔虾在培养时的环境也不相同。因此在离体培养过程中,先孵化的仔虾会混合在受精卵中,容易导致仔虾的死亡。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仔虾与为孵化受精卵未及时分离而导致的仔虾死亡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龙虾离体受精卵稚苗培育方法,用于解决仔虾孵化后不能及时与受精卵分离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小龙虾离体受精卵稚苗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抱卵虾放入到消毒池中进行消毒;消毒时对母虾与母虾抱着的受精卵都进行了消毒,避免有病变通过母虾或者受精卵传入到受精卵的培养容器中;
S2、将受精卵与母虾分离,并将受精卵置入培养容器;受精卵与母虾的分离在现有技术中通常有物理分离方式和化学分离方式,在操作时可以选用两种分离方式的任意一种;
S3、向培养容器的水体内输入空气,确保水体的水溶氧含量充足;水溶氧的含量是确保受精卵存活的关键;
S4、在培养容器的水体内放入振荡结构,保持水体的振荡;水体的振荡目的是使受精卵接触到的水体保持流动,从而确保受精卵能持续位于水溶氧含量稳定的环境中;
S5、在培养容器内置入攀爬物,使攀爬物底部混合在受精卵中,在仔虾孵化后会寻找能够依附的物体,例如母虾的游泳足,因此将攀爬物置于受精卵中,先孵化的仔虾就能够依附在攀爬物上,避免仔虾与受精卵长时间混合,达到分离仔虾与受精卵的效果。
所述攀爬物为消毒后的树皮或者水草根茎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用于仔虾孵化后攀爬,为仔虾提供生存环境。在所述攀爬物选用树皮时,选用长条状的片状树皮,使得树皮能够提供一定的高度,让仔虾能够向上攀爬离开受精卵。在所述攀爬物为水草根茎时,则需要将多根水草根茎捆为一束或者一把,增加水草根茎与受精卵的接触面积,使得仔虾能够在短时间内接触到水草根茎,并攀附在水草根茎上。
所述攀爬物与所述受精卵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相对移动。
所述攀爬物与所述受精卵在水平方向上保持相对转动的状态。让攀爬物与受精卵保持相对移动,目的是增加仔虾与攀爬物接触的概率,即使仔虾孵化后没有在攀爬物附近,也能够通过攀爬物与受精卵的相对移动时仔虾能够与攀爬物接触,从而使仔虾攀附在攀爬物上。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使得仔虾在孵化后能快速接触到攀爬物,使仔虾能够依附在攀爬物上,避免仔虾长时间混合在受精卵中而死亡,提高了仔虾的生存率,从而降低了养殖难度,提高了养殖利润。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虾宝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虾宝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006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