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垂直电梯发生困人事故的报警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05487.5 | 申请日: | 2022-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35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胡志永;王佃文;梁家佳;宋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奥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00 | 分类号: | B66B5/00;B66B5/02 |
代理公司: | 大连至诚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42 | 代理人: | 陈义华;王丹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垂直 电梯 发生 困人 事故 报警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垂直电梯发生困人事故的报警方法,包括监测设备与和监测设备通讯的报警单元,监测设备安装在电梯厅门与电梯轿厢门之间,报警单元安装在电梯轿厢上,监测设备包括三向加速度传感、数据采集单元、音频采集单元、分析处理单元以及通讯单元,报警单元分别与系统服务终端、音/视频播放单元以及报警移动终端通信,若监测设备监测发生困梯事件,乘客按照报警提示信息贴的提示信息拍击轿厢门,监测设备将识别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震动信号,若符合预设报警条件,则监测设备将震动信号转换成报警信号并传输至报警单元,解决了现有按键报警时按键功能失常,在电梯发生困人故障时,乘客通过电梯轿厢内的报警按键,无法及时有效报警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物联技术及信息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垂直电梯发生困人事故的报警方法。
背景技术
电梯作为公共交通工具,其安全性无比重要。国内现有电梯900万部左右,其中许多电梯存在安全问题或有安全隐患,电梯困人事件也时常发生,很多人都有过被困电梯的经历。
每部电梯在轿厢内都有报警装置,基本是按键的形式。但现有电梯的报警按键基本都是通过有线方式连接到监控室。现实情况是有些电梯,尤其是一些老旧电梯,由于多种原因,其报警按键功能失常,且由于监控室没有值班人员,在电梯发生困人故障时,乘客通过电梯轿厢内的报警按键,无法及时有效报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垂直电梯发生困人事故的报警方法,以克服现有按键报警时按键功能失常,且由于监控室没有值班人员,在电梯发生困人故障时,乘客通过电梯轿厢内的报警按键,无法及时有效报警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垂直电梯发生困人事故的报警方法,包括:
步骤1:安装监测设备、报警单元、系统服务终端、音/视频播放单元以及报警移动终端,所述监测设备位于电梯厅门与电梯轿厢门之间,且安装在电梯轿厢门背侧,所述报警单元与所述监测设备通讯,所述报警单元与所述音/视频播放单元安装在电梯轿厢上,所述监测设备包括三向加速度传感、数据采集单元、音频采集单元、分析处理单元以及通讯单元,所述报警单元分别与系统服务终端、音/视频播放单元以及报警移动终端通信,所述音频采集单元设有语音识别功能;
步骤2:通过所述数据采集单元采集三向加速度传感的加速度信息,并传送至所述分析处理单元,所述加速度信息包括电梯垂直方向的加速度数据、开关电梯轿门方向的加速度数据以及垂直于电梯轿门方向的加速度数据,所述分析处理单元基于加速度信息获取垂直电梯的运行状态信息,所述运行状态信息包括电梯的上/下行运动信息与电梯轿门的开/关信息;
步骤3:根据所述运行状态信息获得所述垂直电梯无上/下行运动且轿厢门关闭状态时,所述数据采集单元采集所述三向加速度传感的垂直于电梯轿门方向的加速度数据,并传输至所述分析处理单元获得震动数值,所述震动数值包括轿厢的震动频率与震动振幅,所述音频采集单元采集电梯轿厢内的声音数据,并传输至所述分析处理单元获得声音数值,所述声音数据包括音频数据与音幅数据;
步骤4:将所述震动数值与所述分析处理单元内部的预设震动安全值进行比较,首先,采集单元在预设采集周期内采集震动数值发送至分析处理单元,所述分析处理单元比较所述震动数值超过预设震动安全值的震动次数,若所述震动次数超出预设次数,则确认为报警信号并下发至报警单元;否则,确认为无报警信号,并通过所述音/视频播放单元发送正确报警方式的提示语音;所述声音数据通过所述音频采集单元的语音识别功能进行轿厢内声音的分析与识别,用于对报警信息的辅助,
步骤5:所述报警单元接收所述报警信号并生成报警信息,分别发送至所述系统服务终端与音/视频播放单元;
所述音/视频播放单元接收报警信号获得播放指令进行安抚语音/安抚视频的播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奥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连奥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054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