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见光与中红外波段双波长同重频输出的全光纤激光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12040.0 | 申请日: | 2022-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21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韦晨;刘文姝;周洪荣;尚陈丞;樊宗潇;吴哲昊;曹家宁;岳慧敏;刘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S3/16 | 分类号: | H01S3/16;H01S3/067;H01S3/08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集智汇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7 | 代理人: | 李华;温黎娟 |
地址: | 61173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见光 红外 波段 波长 输出 光纤 激光器 | ||
1.一种可见光与中红外波段双波长同重频输出的全光纤激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级联的泵浦源、光纤合束器(7)、光纤合束器第三端口尾纤(10)、环行器第一端口尾纤(13)、环行器(12)、环行器第二端口尾纤(14)、第一光纤光栅(18)、第二光纤光栅(19)、第三光纤光栅(20)、光纤接头和第四光纤光栅(25),其中,
所述泵浦源包括依次级联的445nm激光泵浦源(1)、445nm激光泵浦源尾纤(2)、第一光纤熔接点(5)、光纤合束器第一端口尾纤(8),以及依次级联的1.1μm激光泵浦源(3)、1.1μm激光泵浦源尾纤(4)、第二光纤熔接点(6)、光纤合束器第二端口尾纤(9);
所述环行器(12)上设置有环行器第三端口尾纤(15),所述环行器第三端口尾纤(15)上设置有激光出光点(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光纤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纤光栅(18)和所述第四光纤光栅(25)构成第一谐振腔,用于输出3μm的激光;所述第二光纤光栅(19)和所述第三光纤光栅(20)构成第二谐振腔,用于输出576nm的激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光纤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纤光栅(18)和所述第四光纤光栅(25)为刻蚀在掺Dy3+氟化物光纤上的布拉格衍射光栅,其中,所述第一光纤光栅(18)对3μm波长激光具有低反射率,所述第四光纤光栅(25)对3μm波长激光具有高反射率,所述低反射率为反射率30%~50%,所述高反射率为反射率≥9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光纤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纤光栅(19)和所述第三光纤光栅(20)为刻蚀在掺Dy3+氟化物光纤上的布拉格衍射光栅,其中,所述第二光纤光栅(19)对3.2μm波长激光具有低反射率,所述第三光纤光栅(20)对3.2μm波长激光具有高反射率,所述高反射率为反射率≥95%,所述低反射率为30%-5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光纤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接头包括依次级联的第一光纤接口(21)、涂敷材料端面(22)、第二光纤接口(2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光纤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合束器第三端口尾纤(10)和所述环行器第一端口尾纤(13)之间设置有第三光纤熔接点(11),所述环行器第二端口尾纤(14)和所述第一光纤光栅(18)之间设置有第四光纤熔接点(1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光纤激光器,其特征在于,依次级联的第四光纤熔接点(16)、第一光纤光栅(18)、第二光纤光栅(19)、第三光纤光栅(20)和第一光纤接口(21),彼此之间通过掺Dy3+氟化物光纤建立电气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光纤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纤接口(23)和所述第四光纤光栅(25)之间通过掺Dy3+氟化物光纤建立电气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光纤激光器,其特征在于,环行器第二端口尾纤(14)和环行器第三端口尾纤(15)为氟化物光纤。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光纤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合束器第一端口尾纤(8)远离所述第一光纤熔接点(5)的一端与所述光纤合束器(7)电气连接,所述光纤合束器第二端口尾纤(9)远离所述第二光纤熔接点(6)的一端与所述光纤合束器(7)电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1204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