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性染料用三元共聚高效无醛固色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18513.8 | 申请日: | 2022-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482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发明(设计)人: | 陆梁;陆海才;梁伟英;徐玉莹;王超;陈雪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新海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P5/08 | 分类号: | D06P5/08;D06P1/38;D06P3/66;C08F226/02;C08F220/34;C08F226/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盛铭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7 | 代理人: | 刘莹 |
地址: | 312369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性染料 三元 共聚 高效 固色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活性染料用三元共聚高效无醛固色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固色剂技术领域。所述活性染料用三元共聚高效无醛固色剂,由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得: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溶液60~75份,含酰氧基阳离子单体1.0~7.0份,交联剂5.0~12.0份,引发剂0.1~0.5份,去离子水10~25份。本发明所得三元共聚高效无醛固色剂,成本低,高效环保,因具有较强的阳离子性,可以与阴离子型的染料更好的形成络合物色淀。通过引入活性基团酰氧基,可以分别与染料分子上的活性基团以及纤维素分子上的活泼氢发生反应,从而使染料与纤维结合的更紧密,从而使固色后的织物具有优异的水洗牢度、沾色牢度和干湿摩擦色牢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固色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活性染料用三元共聚高效无醛固色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纺织产业是我国的传统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固色剂是印染行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助剂之一。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为扭转贸易逆差,不断提高纺织产品的质量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纺织品色牢度的要求和游离甲醛含量的严格限制。
CN103696296B公开了一种活性染料用阳离子型无醛固色剂及其制备方法,主要由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含叔氨基单体和交联剂制备而成。通过引入叔氨基、酯基等活性基团与染料分子上的反应性基团、纤维素分子上的羟基发生反应,是染料分子与纤维结合的更牢固,从而提高干、湿摩擦牢度和耐洗色牢度。但引入叔氨基虽然能够提高固色剂的固色效果,但是织物固色后会出现发黄的现象。
CN106811998B公开了一种交联型无醛固色剂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主要由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单体、二烯丙基胺盐酸盐单体、螯合剂、有机烷烃类溶剂、乳液稳定剂、乳化剂、油溶性热引发剂和活性激活剂通过反相乳液聚合工艺制成,制备过程中通过添加有机烷烃类溶剂,使单体通过乳化作用分散成细小的珠状颗粒进行聚合。此方法可得不同交联程度和不同分子量的交联型无醛固色剂乳液,但该方法不仅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且不符合目前绿色环保的理念。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是一类比较理想的固色剂原料,其无毒无污染,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且相较于其他季铵盐类阳离子单体价格较低。但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固色剂存在湿摩擦牢度、耐洗色牢度较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活性染料用三元共聚高效无醛固色剂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出一种活性染料用三元共聚高效无醛固色剂,由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得: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溶液60~75份,含酰氧基阳离子单体1.0~7.0份,交联剂5.0~12.0份,引发剂0.1~0.5份,去离子水10~25份。
进一步地,所述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0~65%。
进一步地,所述含酰氧基阳离子单体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中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交联剂为二烯丙基胺、三烯丙基胺、N-甲基二烯丙基胺中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引发剂为亚硫酸钠与过硫酸铵、过硫酸钾、过硫酸钠形成的氧化还原体系中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阴电荷需求量为600~700ueq/L,粘均分子量为10~30万,pH为5~7,糖度为58~62%,动力粘度为5000~15000mpa·s。
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出上述任一活性染料用三元共聚高效无醛固色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去离子水和引发剂混合得引发剂溶液;
氮气条件下,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溶液总质量的1/5~1/4加入反应釜中,搅拌升温至70~80℃;
开始第一滴加剩余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新海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海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新海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185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