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稻田间抗倒伏测定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22859.5 | 申请日: | 2022-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838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杨大兵;朱永生;杜雪树;胡亮;李进波;万丙良;夏明元;戚华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武汉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2 | 分类号: | G01N3/02;G01N3/06;G01N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博念易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62 | 代理人: | 张海峰 |
地址: | 43007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 田间 倒伏 测定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稻田间抗倒伏测定装置,涉及测定技术领域,包括:钢架棚,所述钢架棚靠近内部左右两侧的底部均固定安装轴承一和轴承二,多个所述轴承一的内腔均活动嵌设有螺纹杆,多个所述螺纹杆靠近顶部的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齿轮一,多个所述齿轮一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链条一。本发明,水稻种植于钢架棚的内部,开启固定安装在稻田两侧的高压风机对水稻进行吹拂,需要对钢架棚内部的水稻进行全面的模拟自然风吹拂时,启动两侧的电机一带动齿轮一进行转动,齿轮一转动的同时带动链条一,链条一带动多个齿轮一转动,多个齿轮一带动多个螺纹杆转动,多个螺纹杆会带动多个高压风机进行上下移动,可以更好的模拟自然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稻田间抗倒伏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水稻倒伏是指直立生长的作物因风雹、暴雨等自然因素或外力影响发生成片歪斜,甚至全株匍倒在地的现象。倒伏可使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收获困难。小麦、水稻等农作物严重倒伏时,严重影响产量、甚至可能造成绝收。倒伏大多发生在作物拔节后、农作物生育的中后期。
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号为:CN108760503B的一种水稻茎秆抗倒伏强度测量装置,涉及测定物理性质来测试或分析材料的技术领域,解决了无法在田间测量水稻茎秆多种指标的技术问题。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托盘、转体和测量盒,第一夹持部形成有用于放置茎秆的放置部,放置部的两侧分别对应安装有倾斜角度传感器和红外发射件;第二夹持部具有可移动并与茎秆止抵的挡块,红外发射件与挡块的一侧相对设置;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均与托盘转动连接;测量盒的端部安装有拉杆,拉杆与转体可拆卸连接,拉杆上安装有拉力传感器和拉力角度传感器;手托托盘转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红外发射件测量茎秆的外径;转动转体,拉杆对茎秆实现不同角度的拉力测量。
但上述技术中,只能单一的对单株或者少数的水稻进行测定,测定率比较的低,测定时未在具有风、雨等易造成倒伏的自然条件下进行测定,不能真实反映水稻品种抗倒伏的综合水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只能单一的对单株或者少数的水稻进行测定,测定率比较的低,测定时未在具有风、雨等易造成倒伏的自然条件下进行测定,不能真实反映水稻品种抗倒伏的综合水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稻田间抗倒伏测定装置,包括:钢架棚,所述钢架棚靠近内部左右两侧的底部均固定安装轴承一和轴承二,多个所述轴承一的内腔均活动嵌设有螺纹杆,多个所述螺纹杆靠近顶部的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齿轮一,多个所述齿轮一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链条一,其中两个所述螺纹杆的顶部均连接有电机一,多个所述轴承二的内腔活动嵌设有圆柱,多个所述轴承二靠近顶部的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齿轮二,多个所述齿轮二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链条二,其中两个所述圆柱的顶部均连接有电机二。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多个所述圆柱的外表面均开设有两个对称的滑槽,多个所述滑槽的内腔均固定安装有滑杆,多个所述滑杆的外表面均活动套设有支撑杆,多个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均活动嵌设有圆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可以在高压风机进行上下移动的同时,可以左右调节角度来更好的进行测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多个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均活动套设有滑块,多个所述滑块的相对面均固定安装有高压风机,多个所述滑块靠近前后两端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多个所述固定块相背的外表面均开设有活动槽。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更好的来模拟自然风,能够多个角度吹拂对水稻进行测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钢架棚靠近左侧内表面的前端固定安装有风速测定仪,所述钢架棚靠近左侧内表面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雨量记录仪。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风速测定仪可设置不同风速来对水稻进行测定,雨量记录仪可以记录模拟雨量的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未经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228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