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BIM模型的工程结构数字化预拼装方法、系统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25504.1 | 申请日: | 2022-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18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柴少强;王雪;李建新;冯天初;董丰博;孔德高;范贤斌;闫东杰;王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一公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0 |
代理公司: | 保定运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33 | 代理人: | 李显锋 |
地址: | 451450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bim 模型 工程 结构 数字化 拼装 方法 系统 应用 | ||
1.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工程结构数字化预拼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加工完毕等待拼装的节段梁进行扫描并转换成模型,得到准确的构件误差;
S2,将点云模型结合BIM模型进行节段梁模拟预拼装;
S3,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桥梁线形和拼装精度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模型的工程结构数字化预拼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对加工完毕等待拼装的节段梁进行扫描并转换成模型包括: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对进场的预制节段梁进行三维激光扫描,通过外业数据采集,内业数据处理,得到节段梁单体点云数据,再将点云数据转化为BIM模型,再通过建模软件获得实际实体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BIM模型的工程结构数字化预拼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得到准确的构件误差包括:
对获得的BIM模型进行坐标系统一、一键式三维检测、量测对比偏差结果实时进行记录、多个切片进行实际偏差数值提取,进行数据对比分析,得出设计与实际实体模型对比分析报告,检验节段梁外观几何尺寸是否满足设计与规范的偏差要求,并检验预制加工精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模型的工程结构数字化预拼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将点云模型结合BIM模型进行节段梁模拟预拼装包括:
对已经施工完成的节段梁进行三维激光扫描,得到实体点云模型并进行逆向建模;
将下一节段梁的BIM设计模型与已经施工完成的节段梁得到的实体点云模型在软件中进行坐标统一,模拟预拼装;检验拼缝是否能够拟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模型的工程结构数字化预拼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将点云模型结合BIM模型进行节段梁模拟预拼装还包括:
根据预拼装模型做出偏差分析,跟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控制或补偿措施,设置支架预拱度和支撑对位;同时,根据施工现场对桥梁线型和支架系统的监控结果,也对实际出现的线形偏差进行分析导致线形偏差的影响因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模型的工程结构数字化预拼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桥梁线形和拼装精度检测包括:
选取已拼装架设完成的两跨跨节段梁进行三维激光扫描结合BIM模型进行桥梁线性测量,并对拼装精度进行校验。
7.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基于BIM模型的工程结构数字化预拼装方法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基于BIM模型的工程结构数字化预拼装系统包括:
构件误差获取模块(1),用于对加工完毕等待拼装的节段梁进行扫描并转换成模型,得到准确的构件误差;
节段梁模拟预拼装模块(2),用于点云模型结合BIM模型进行节段梁模拟预拼装;
拼装精度检测模块(3),用于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桥梁线形和拼装精度检测。
8.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基于BIM模型的工程结构数字化预拼装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基于BIM模型的工程结构数字化预拼装方法。
10.一种信息数据处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数据处理终端用于实现于电子装置上执行时,提供用户输入接口以实施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基于BIM模型的工程结构数字化预拼装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一公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一公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2550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强力短纤维纺纱的加工工艺
- 下一篇:一种环保型聚氨酯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