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力辅助散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30785.X | 申请日: | 2022-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520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发明(设计)人: | 周峰;周敬之;周国辉;淮秀兰;李勋峰;刘斌;贾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科南京未来能源系统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F28D15/04;F28F9/26;G06F1/20;H05K7/2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肖慧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力 辅助 散热 装置 | ||
1.一种重力辅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蒸发器(1)、水平管(2)、垂直管(3)和冷凝器(4);
所述蒸发器(1)设置于待散热部件的上方,且与所述待散热部件相接触,以利用所述待散热部件的热量将所述蒸发器(1)中的工质汽化,所述蒸发器(1)出汽口与所述水平管(2)的第一连接端相连接;
所述水平管(2)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垂直管(3)的第一连接端相连接,所述水平管(2)用于传输所述工质,所述水平管(2)的第一连接端与水平面的距离小于水平管(2)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水平面的距离;
所述垂直管(3)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冷凝器(4)的底部相连接,所述垂直管(3)用于传输所述工质,所述垂直管(3)的第二连接端与水平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垂直管(3)的第一连接端与水平面之间的距离;
所述冷凝器(4)用于使处于汽化状态的工质液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辅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1)包括:盖板(11)和底壳(12),所述盖板(11)和底壳(12)紧密连接;
所述盖板(11)的一端设置有所述蒸发器(1)出汽口;
所述底壳(12)的内底面上设置有支撑柱(122)和多孔介质(123),所述多孔介质(123)用于强化相变传热,所述底壳(12)的所有侧面的顶部均设置有互相连通的溢流槽(1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辅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4)包括下封头(41)和翅片冷凝管(42);
所述下封头(41)包括蒸汽缓冲腔(412)和下安装孔(413);
所述蒸汽缓冲腔(412)的底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连接口(411),所述连接口(411)与所述垂直管(3)的第二连接端相连接,所述蒸汽缓冲腔(412)的底部设置为渐缩型结构,以使液态工质经所述连接口(411)、所述垂直管(3)以及所述水平管(2)回流至所述蒸发器(1);
所述下安装孔(413)设置于所述蒸汽缓冲腔(412)的上表面,所述下安装孔(413)用于安装所述翅片冷凝管(4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力辅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4)还包括上封头(43);
所述上封头(43)包括气体收集腔(432)、上安装孔(431)和排气口(433);
所述上安装孔(431)设置于所述气体收集腔(432)的下表面,所述上安装孔(431)用于安装所述翅片冷凝管(42);
所述排气口(433)设置于所述气体收集腔(432)的上表面的中心位置;
所述气体收集腔(432)用于收集产生的不凝性气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力辅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22)远离所述底壳(12)的一端与所述盖板(11)相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辅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管(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辅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管(2)和所述垂直管(3)的内壁均设置有超疏水涂层。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力辅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冷凝管(42)为内径10-50mm的圆管;所述翅片冷凝管(42)的内壁设置有超疏水涂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辅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充入所述蒸发器(1)中的工质的体积为所述蒸发器(1)的内腔总体积的0.5-3倍。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力辅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2)的厚度为20-1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科南京未来能源系统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科南京未来能源系统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3078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