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型梁电磁隔振的框架结构及其安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36232.5 | 申请日: | 2022-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20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唐柏杰;吴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B66C5/02 | 分类号: | B66C5/02;B66C9/08;B66C7/08;B66C9/10;F16F15/03;F16F15/08;F16F15/023;F16F15/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科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644 | 代理人: | 巢一强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型 电磁 框架结构 及其 安装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复合型梁隔振框架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复合型梁电磁隔振的框架结构及其安装方法,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设置有电磁隔振器,所述电磁隔振器的顶端设置有复合型梁本体,所述电磁隔振器的两端设置有便捷装卸机构,所述支撑柱的底端设置有便携移动机构,所述支撑柱的侧壁设置有稳固支撑机构,所述稳固支撑机构的一端设置有抓地机构;本发明通过设置便捷装卸机构,通过将电磁隔振器的两端插入插槽,并通过第一弹簧的反作用力使卡块回弹伸出与卡槽相契合形成卡接固定,从而实现便捷安装,同理,将电磁隔振器拔出便可实现便捷拆卸,从而达到有效简单了装置的装卸难度,便于对其进行安装与拆卸。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型梁隔振框架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复合型梁电磁隔振的框架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一些大型工厂内,为了便于对一些起重装置进行支撑,通常会搭建一些承重梁来对其进行支撑,由支座支承,承受的外力以横向力和剪力为主,以弯曲为主要变形的构件称为梁,复合型梁是将两种不同的材料连接起来形成复合材料的梁,其结合了两种材料的集体优势,在相关材料之间形成结合,增强了它们的物理特性,并使复合材料比它们的强度总和更强,为了使复合型梁在使用时更加稳定,通常会采用电磁隔振装置来对梁受到的外力进行隔振保护。
然而现有的复合型梁在使用隔振装置进行隔振保护时,通常采用螺栓或浇筑的方式将隔振装置与支座和梁进行连接安装,操作麻烦不便的同时也难以将装置拆除进行后期的维修保养与更换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型梁电磁隔振的框架结构,其优点在于能够有效的简便电磁隔振装置的装卸难度,便于对其进行安装与拆卸,且能够有效的提高结构的便携移动性能。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一种复合型梁电磁隔振的框架结构,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设置有电磁隔振器,所述电磁隔振器的顶端设置有复合型梁本体,所述电磁隔振器的两端设置有便捷装卸机构,所述支撑柱的底端设置有便携移动机构,所述支撑柱的侧壁设置有稳固支撑机构,所述稳固支撑机构的一端设置有抓地机构;
所述便捷装卸机构包括安装槽、电机、转轮、拉绳、卡块、第一弹簧和弹性气泡,所述安装槽开设于电磁隔振器的两端内部,所述电机固定连接于安装槽的侧壁,所述转轮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电机的输出端,所述拉绳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转轮的侧壁,所述卡块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拉绳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卡块的一端和电磁隔振器的侧壁内侧,所述弹性气泡固定连接于电磁隔振器的两端。
可选的,所述便携移动机构包括第一液压缸、固定板、第二弹簧、移动滚轮和限位滑块,所述第一液压缸固定连接于支撑柱的底端内侧,所述固定板的顶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液压缸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支撑柱的底端内侧和固定板的顶端,所述移动滚轮的两端转动连接于固定板的侧壁,所述限位滑块固定连接于固定板的侧壁。
可选的,所述稳固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轴、支撑杆、第二液压缸和伸缩杆,所述第一支撑轴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支撑柱的侧壁,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撑轴的侧壁,所述第二液压缸固定连接于支撑杆的内壁,所述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液压缸的输出端。
可选的,所述抓地机构包括第二支撑轴、扭簧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轴的侧壁转动连接于伸缩杆的另一端,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伸缩杆的侧壁和第二支撑轴的侧壁,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轴的底端。
可选的,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和复合型梁本体的底端均开设有插槽,所述电磁隔振器的两端与插槽相契合。
可选的,所述插槽的侧壁开设有卡槽,所述卡块与卡槽相契合。
可选的,所述支撑柱的底端内侧开设有滑槽,所述限位滑块与滑槽相契合。
可选的,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开设有槽孔,所述伸缩杆通过穿插槽孔滑动连接于支撑杆的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未经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362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操作的精华液包装装置
- 下一篇:一种跨安全区闭环控制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