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能效行业的市场化评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36681.X | 申请日: | 2022-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28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廖思阳;江宸瑛;王安琪;宋宇恒;覃婧姿;谢濠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50/26 | 分类号: | G06Q50/26;G06Q30/0202;G06Q40/04;G06Q10/20;G06Q10/10;G06F18/241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鲁力 |
地址: | 430072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能效 行业 市场化 评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能效行业市场化评测方法,在基于公共服务流程的基础上对客户进行信息采集和能耗基础分析,将分析结果结合能效提升措施应用于客户,包括电能替代措施,综合能源评价和需求相应措施。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整个能效措施的智能运维阶段,最终和用户进行结算服务并对评测方法进行反馈和评价。既能效公共服务业务之后,市场化服务流程完善和补充了能源评估的手段与方式,提升了能源评估的效果,打开了能源评估的市场,能够挖掘潜在的用户,带来可观的收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效服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向能效行业的市场化评测方法。
技术背景
在能效服务业务体系构建方面,目前国外能效服务业务的商业化程度较高,但在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开展能源服务的企业主要包括售电公司、其他能源公司、能效服务公司以及相关技术公司等,各企业能效服务业务体系主要分为以电切入、以气切入和以信息平台切入三种构建方式。近些年,国内能效服务行业有迅速发展势头,多以综合能源服务为导向开展能效服务体系的研究,主要研究能效标准和具体设备的能效评估。电网公司经历节能服务、综合能源服务及“供电+能效服务”三阶段发展,对其供电侧能效服务业务体系进行初步构建,提出能效公共服务业务模型,建设智慧能源服务平台,希望依托平台系统能在原供电服务的基础上广泛推进能效服务,之后再在能效公共服务业务基础上构建能效市场化服务业务模型。能效公共服务业务模型构建已经稳步开展,目前能效市场化服务业务模型构建也正在逐步推进。亟待制定和提出能效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标准化流程,建立支撑能效服务开展的智慧能源服务平台业务模型及功能框架。由以上发展现状,则目前能效服务业务体系仍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没有对各种典型用能场景进行用户分类,则能效服务推广受限,受众面窄,仅主要针对电网大用户开展能效服务;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部分能效服务的规范流程,但业务涵盖范围受限,提供的服务种类较为单一;对能效服务业务模型研究不够深入,模型种类较为单一,更不用说形成统一的标准化流程;提供的能效业务较为基础,不够有针对性,尚不能满足更精准、科学降碳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全流程的能效市场化评测方法业务模型,能根据典型用能场景对用户进行细分并进行能耗基础分析,从而将能效措施与用户用能场景充分结合,有针对性的提供用能优化方案,助力精准、科学降碳。同时提供较为全面的能效业务,推动新型可再生能源使用,助力向绿色低碳转型。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全流程的能效市场化评测方法业务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信息采集,进行基础信息收集;对用户基础信息进行采集并整合,评估数据信息的质量;根据数据质量决定是否将用户列入用户节能潜力清单;最后根据用户情况和需求确定信息采集具体方式;
步骤2,能耗基础分析,采集企业用户进行能耗信息并对用户进行分类,所属信息包括用户能源消耗信息,污染物排放信息等;对采集到的用户用能和能耗相关信息进行深度整合和处理,根据数据情况对用户进行能耗情况的评估,生成综合能源诊断报告,并据此对企业用户进行分类,为电能替代处理、综合能源评价、需求响应等项目推进提供数据基础;
步骤3.1,电能替代服务,采集信息并对其进行深度处理,包括对用户进行分类,所述信息包括;为清洁取暖、工(农)业生产制造、交通运输、电力供应与消费、家庭五大场景的客户提供电窑炉、电锅炉、空气源热泵、蓄冰制冷空调、全电厨房、港口岸电、廊桥岸电、家庭电气化等各类电能替代设备改造服务;电能替代咨询服务基于用户用能特点和生产工艺特征,分析电能代替潜力,提供电能代替实施方案;
步骤3.2,综合能源评价,面向各类客户,在对其开展用能信息普查和耗能信息分析后,围绕能源数字化、市场交易等提供综合能源增值服务和能源相应衍生产品交易代理托管服务;能源数字化方面,依托“绿色国网”、省级智慧能源服务平台,提供能耗监测、多能协同优化控制、智能运维等服务;能源市场交易方面,提供需求响应代理、电力交易代理、碳交易代理等措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366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