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讯可靠性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37991.3 | 申请日: | 2022-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83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吴源昭;胡崛;王星;杨光明;程泉;何文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九洲防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3/0811 | 分类号: | H04L43/0811;H04L43/0817;H04L4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郑哲琦;施磊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讯 可靠性 检测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讯可靠性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涉及通讯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判断是否接收到由待检测组件发送的待检测数据;当确定接收到所述待检测数据时,判断所述待检测数据是否正确;当确定所述待检测数据正确时,确定所述待检测组件的通讯可靠。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及时发现异常的通讯组件,保障组件之间的通讯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通讯可靠性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新体制雷达在不断发展和日益完善,随着各种先进的微电子技术在雷达上的应用,包括FPGA、DSP、GPU、单片机、嵌入式CPU、通用计算机等多种软硬件平台,使得雷达系统已具备综合化、模块化、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等特点,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高复杂度、高集成度的电子信息系统。在这样一个系统平台中,各个模块或组件之间通讯数据的可靠传输对雷达产品的可靠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有的通讯机制是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不相干,数据处理组件作为主要的通讯数据的发送控制模块,在数据发送之后,并不知道通信对象是否正确接收。这样的话,在链路正常时,并不能完全保证对象组件随时接收并响应指令,造成控制失败;在链路异常时,不能及时发现通讯失败的情况,造成异常处理不及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通讯可靠性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能够及时发现异常的通讯组件,保障组件之间的通讯可靠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讯可靠性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判断是否接收到由待检测组件发送的待检测数据;
当确定接收到所述待检测数据时,判断所述待检测数据是否正确;
当确定所述待检测数据正确时,确定所述待检测组件的通讯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待检测组件以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发送所述待检测数据;在所述判断所述待检测数据是否正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接收到所述待检测数据的频率是否满足预设接收频率;
所述当确定接收到所述待检测数据时,判断所述待检测数据是否正确,包括:
当确定接收到所述待检测数据的频率满足所述预设接收频率时,判断所述待检测数据是否正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确定接收到所述待检测数据的频率不满足所述预设接收频率时,进行第一告警,以通知检查所述待检测组件的配置参数是否异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待检测数据为所述待检测组件的主动上报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确定没有接收到所述待检测数据,或者,当确定所述待检测数据不正确时,控制所述待检测组件以第二预设时间间隔重新发送所述待检测数据,直至确定重新发送的所述待检测数据正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待检测组件重新发送所述待检测数据的次数;
判断所述次数是否大于预设次数阈值;
当所述次数大于所述预设次数阈值时,进行第二告警,以通知检查所述待检测组件的设备状态和链路状态是否异常。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判断是否接收到由待检测组件发送的待检测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待检测组件发送控制指令,以使所述待检测组件基于所述控制指令生成所述待检测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九洲防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九洲防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379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