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排设计优化方法及无砟轨道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38925.8 | 申请日: | 2022-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00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发明(设计)人: | 李秋义;黄伟利;李路遥;朱彬;张超永;孙立;张政;叶松;张世杰;韦合导;刘慧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7;G06F17/18;G01C9/00;G01C5/00;G01B2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刘思敏 |
地址: | 43006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设计 优化 方法 轨道 施工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排设计优化方法,包括,A、获取轨排所受的道床板混凝土扰动数据,具体地,轨排精调到位后,获取轨排的初始几何状态;在道床板浇筑时,在轨排中线安装全站仪,在轨排的监测点位上设置轨排静态几何状态测量仪,获取监测点位处的轨排几何状态;将轨排几何状态与对应监测点位处的初始几何状态进行比较,获得道床板混凝土对轨排的扰动量;获取当前的轨排刚度数据和道床板混凝土参数,形成轨排刚度‑道床板混凝土参数‑轨排所受的道床板混凝土扰动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据此建立轨排刚度数据库;根据待浇筑道床板的混凝土参数,选择合适的轨排刚度数据,并据此对轨排进行设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排设计优化方法以及一种无砟轨道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无砟轨道客运专线多采用双块式无砟轨道,设计速度达350km/h,高速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平顺性和舒适性必须要有良好的轨道几何状态作支持,因此,轨排的初始设计和轨排的精调作业对于无砟轨道的施工和运营都是非常重要的。轨排设计中,轨排刚度是重要参数之一,轨排刚度过大容易造成道床板混凝土开裂,轨排刚度过小则容易导致道床板混凝土对轨排形成较大扰动并影响轨排的几何形位;然而,目前的轨排刚度基本按统一标准设定,未能根据不同的轨道工况(比如道床板混凝土参数、现场施工条件、环境条件等)相应地匹配调整,导致无砟轨道运营条件差、服役寿命短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排设计优化方法以及一种无砟轨道施工方法,至少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部分缺陷。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排设计优化方法,包括,
A、获取轨排所受的道床板混凝土扰动数据,具体包括:
S11,轨排精调到位后,获取轨排的初始几何状态,所述初始几何状态包括轨排的轨向位置、高程位置和水平度中的至少一种;
S12,在道床板浇筑时,在轨排中线安装全站仪,在轨排的监测点位上设置轨排静态几何状态测量仪,通过所述全站仪与所述轨排静态几何状态测量仪配合,获取监测点位处的轨排几何状态,所述轨排几何状态的数据种类与所述初始几何状态中的数据种类相同;
S13,将所述轨排几何状态与对应监测点位处的所述初始几何状态进行比较,获得道床板混凝土对轨排的扰动量;
B、获取当前的轨排刚度数据和道床板混凝土参数,形成轨排刚度-道床板混凝土参数-轨排所受的道床板混凝土扰动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据此建立轨排刚度数据库;
C、根据待浇筑道床板的混凝土参数,选择合适的轨排刚度数据,并据此对轨排进行设计。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轨排静态几何状态测量仪包括棱镜以及用于测量对应监测点位轨排水平度的水平传感器。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轨排静态几何状态测量仪有多组,多组轨排静态几何状态测量仪沿轨排纵向依次设置于轨排的若干个监测点位上。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轨排静态几何状态测量仪包括配置有行走机构的车体以及布设于所述车体上的轨排状态检测单元;
获取轨排所受的道床板混凝土扰动数据时,还包括:在当前监测段的监测工作完成后,使各轨排静态几何状态测量仪移动,进行下一个监测段的监测,直到完成轨排所有监测点位的监测。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无砟轨道施工方法,包括:
S21,依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轨排设计优化方法选择合适的轨排;
S22,安装轨排系统并进行粗调;
S23,对轨排进行精调;
S24,浇筑道床板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389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