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51082.5 | 申请日: | 202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335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发明(设计)人: | 孙海雁;张晓晋;王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10K59/35 | 分类号: | H10K59/35;H10K50/11;H10K50/15;H10K50/16;H10K50/17;H10K50/18;H10K7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思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15 | 代理人: | 张相钦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面板 及其 制备 方法 显示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基板,以及沿第一方向依次层叠设置于基板板面上的第一电极层、第一膜层、第一发光层、第二膜层、第三膜层、第二发光层、第四膜层和第二电极层,第一方向垂直于基板并远离基板的板面。第一发光层的各个发光区以及第二发光层的各个发光区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的最大值均大于或等于各个辅助膜层中的至少三层分别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和/或,第一发光层的各个发光区以及第二发光层的各个发光区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的最小值均小于等于各个辅助膜层中的至少三层分别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且大于第一膜层和第四膜层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可以实现,优化发光元件的发光光谱、效率和寿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器件较传统液晶显示器相比,具有自发光、重量轻、广视角、响应速度快、耐低温、发光效率高等优点,被业界公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显示装置。
由此,串联式有机电致发光器件(Tandem OLED)在OLED的发展中应运而生。TandemOLED具备高亮度的优点。然而,相关技术中的Tandem OLED存在不同视角下的亮度和色度严重偏差、RGB三色寿命差异大或出光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显示面板不同视角下的亮度和色度严重偏差、RGB三色寿命差异大或出光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基板,以及沿第一方向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基板板面上的第一电极层、第一膜层、第一发光层、第二膜层、第三膜层、第二发光层、第四膜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基板并远离所述基板的板面;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阵列排布于所述基板板面上的至少一第一发光元件、至少一第二发光元件以及至少一第三发光元件,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三发光元件均包括所述第一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发光层,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三发光元件至少共用所述第一膜层、所述第二膜层、所述第三膜层和所述第四膜层中的任意一层或几层;
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以及所述第三发光元件在所述基板板面上的正投影依次对应为第一发光区、第二发光区以及第三发光区;
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各个发光区以及所述第二发光层的各个发光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的最大值均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膜层、所述第二膜层、所述第三膜层和所述第四膜层中的至少三层分别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和/或,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各个发光区以及所述第二发光层的各个发光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的最小值均小于等于所述第一膜层、所述第二膜层、所述第三膜层和所述第四膜层中的至少三层分别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且大于所述第一膜层和所述第四膜层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在显示面板的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的两侧分别层叠设置多个辅助形成微腔效应的膜层,使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形成串联发光器件,可以增加显示基板的发光亮度。同时,限定并匹配各辅助膜层与各发光层的各个发光区之间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比例关系,使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形成微腔效应,匹配各个辅助膜层与发光层之间的厚度,协调同一发光元件的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之间的出光效率和光谱,避免光谱出现双峰的问题。可优化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发射光线的光谱、提高发光效率并且延长发光器件的寿命。
另外,本实施例在显示面板中的膜层结构最大化的设置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和第三发光元件共用的膜层,可显著减少精细金属掩膜版(Fine Metal Mask,FMM)的使用数量,从而降低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510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