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合成气的脱碳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52663.0 | 申请日: | 2022-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371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涛;高继峰;丁锋;闫星星;许高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K1/00 | 分类号: | C10K1/00;C10K1/16;B01D53/22 |
代理公司: | 郑州裕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42 | 代理人: | 王秉翠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自贸试验区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气 脱碳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合成气的脱碳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粗原料气进入粗合成气预处理装置内,粗合成气预处理装置对粗原料气进行预处理,得到原料气,S2:将原料气送入二氧化碳膜分离装置进行粗脱二氧化碳,得到高二氧化碳含量的原料气;本发明具有能耗低、运行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合成气脱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合成气的脱碳工艺。
背景技术
煤炭地下气化(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简称UCG是将地下煤炭有控制燃烧、产生可燃气体的一种开发清洁能源与化工原料的新技术。该技术只提取煤中含能组分,而将灰渣等污染物留在井下。这种新技术集建井、采煤、转化工艺为一体,大大减少了煤炭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并可大大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针对我国“富煤但油气不足”的资源赋存特点,利用地下闲置煤炭资源制造甲烷、氢气等,对中国天然气发极具战略意义。UCG产生的粗合成气中CO2的含量较高,这不仅会降低合成气的热值,还会对设备和管道将造成严重腐蚀,需额外采取防腐措施;所以地下煤合成气在利用前需对其进行脱碳处理。近年来,随着工业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演化而来的脱碳流程众多,主要有低温精馏、溶剂吸收、吸附和膜分离技术。其中,膜分离脱碳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高效绿色分离技术,展现出许多独特优势。因此,选择膜分离技术或者基于膜分离的耦合技术对地下煤合成气进行脱碳处理,在工业应用中有着较好的发展潜力。
公开号为CN113862044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效地下煤合成气地面处理工艺,包括地下煤合成气通过粗煤气预处理、MDEA脱硫脱碳、分子筛脱水、脱氢工艺的地面处理工艺;该专利中对于合成气的脱碳单元使用的是单一的活化MDEA溶液吸收法。活化MDEA溶液使用的活化剂沸点较低,净化气和再生气中易夹带活化剂,损失较大;若活化剂浓度过高,易对装置设备造成腐蚀。此外,由于MDEA与CO2吸收反应速率较慢,增大的吸收液循环量会导致高能耗、高运行成本。
公开号为CN113880092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CO2捕集回收液化工艺,包括一种利用低温精馏、吸附分离工艺的组合工序对CO2捕集回收液化工艺,该专利主要包括多级增压、脱硫、脱水脱汞、分馏回收等工序。但是该技术所需能耗较高、设备成本较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能耗低、运行成本低的煤合成气的脱碳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煤合成气的脱碳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粗原料气进入粗合成气预处理装置内,粗合成气预处理装置对粗原料气进行预处理,得到原料气;
S2:将原料气送入二氧化碳膜分离装置进行粗脱二氧化碳,得到高二氧化碳含量的渗透气;
S3:经过二氧化碳膜分离装置的低二氧化碳含量的渗余气再送入MDEA脱碳装置中,得到产品气;
S4:将高二氧化碳含量的渗透气和产品气混合后送入氢气提纯膜分离装置内,分离出渗透气和产品气中的氢气后,送入二氧化碳低温精馏装置中,得到液化二氧化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二氧化碳膜分离装置和MDEA脱碳装置实现煤合成气二氧化碳的脱除,并通过氢气提出膜分离装置取出原料气中的氢气,最后通过二氧化碳低温精馏装置得到液化的二氧化碳,从而大幅减小了胺吸收装置的规模,有效降低了能耗,也在最小化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的基础上,实现更优的煤合成气二氧化碳脱除效果;
2、本发明采用粗合成气预处理装置实现对粗原料气的预处理,降低粗原料气内的机械杂质、较大的水滴和油滴、以及细小的固定颗粒、水雾和油雾对二氧化碳膜分离装置的膜的破坏,从而增加膜分离设备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526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