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智能控制振冲的制桩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53643.5 | 申请日: | 2022-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95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发明(设计)人: | 樊启祥;李果;蒋小春;陈涛;李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华能泸定水电有限公司;成都中大华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054 | 分类号: | E02D3/054;E02D3/08;E02D3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陈庆 |
地址: | 10008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智能 控制 方法 | ||
1.基于智能控制振冲的制桩方法,按照桩孔的加密段长度,重复进行上提振冲器后填料并反插留振以逐级密实,直至成桩;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设振冲器:将振冲器设置于指定留振位置,进行初始填料;
反插并检测:使振冲器反插下降,同步监测振冲器电流直至I0≥If,此时振冲器停止下降,此时振冲器位于留振位置;
留振并检测:监测振冲器电流,当Il≤I0<Ilmax时开始留振,并同步进行留振计时,当tl≥tl0时留振结束以完成当前留振位置的留振操作;
深度检测:逐级进行留振并检测留振深度,当h≤h0时完成制桩;
其中,I0为振冲器当前电流,If为振冲器的反插电流,Il为振冲器的最小允许留振电流,Ilmax为最大允许留振电流,tl为当前留振时间,tl0为预设留振时间,h为当前留振深度,h0为预设的终孔留振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控制振冲的制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预设振冲器时,以造孔完成后的孔深作为初始留振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控制振冲的制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反插检测中,若振冲器的电流I0<If,则振冲器保持下降,并同步监测振冲器的拉力F,当拉力F<Fmin时,振冲器停止下降移动,并同步开始对振冲器进行停留计时,当ts≥tmax时,将振冲器上提;
其中,F为振冲器的当前拉力,Fmin为最小允许拉力,ts为振冲器的停留时长,tmax为最大允许停留时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智能控制振冲的制桩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振冲器的拉力F>Fmin,且ts<tmax时,振冲器保持下降且保持同步反插检测,直至振冲器下降至留振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基于智能控制振冲的制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振冲器上提时,每次上提的高度h≥h0,然后将振冲器反插下降并同步进行反插检测;
其中,h为振冲器的临时上提高度,h0为振冲器的制桩上提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智能控制振冲的制桩方法,其特征在于:当I0≥Ilmax时,将振冲器上提h。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智能控制振冲的制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留振检测时若I0≤Il,进行计时,当ta≥tb时将振冲器上提h,并对桩孔进行补充填料;
其中,ta为保持I0≤Il的时长,tb为补料检测判别允许I0≤Il的最大时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智能控制振冲的制桩方法,其特征在于:当I0≤Il时,停止留振,若此时ta<tb,则当I0>Il后恢复留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控制振冲的制桩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振冲器的留振时间tl进行累加,累加留振时长大于预设值。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控制振冲的制桩方法,其特征在于:完成当前留振位置的留振操作时,对桩孔的指定留振位置进行更新并重新设定振冲器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华能泸定水电有限公司;成都中大华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华能泸定水电有限公司;成都中大华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5364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