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电力调峰的分布式储能聚合控制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55062.5 | 申请日: | 2022-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00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杨春来;殷喆;郝晓光;罗蓬;李剑锋;马瑞;曹颖;潘君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2 | 分类号: | H02J3/32;H02J3/46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绘未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89 | 代理人: | 张红莲;王萍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电力 分布式 聚合 控制 方法 装置 | ||
1.一种面向电力调峰的分布式储能聚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利用日均调峰利用系数、可调度荷电状态、功率调节速率、度电成本计算调峰过程中各组分布式储能系统的优先调用系数;当前调峰时间段内,先根据电网调控系统下发的调峰控制指令确定分布式储能系统第一响应集合中各分布式储能系统的功率控制指令,再基于闭环控制对分布式储能系统第一响应集合进行动态扩充后得到分布式储能系统第二响应集合,使得分布式储能系统第二响应集合的总输出功率等于调峰控制指令;其中,调峰切换时刻,以当前调峰时间段的分布式储能系统第二响应集合的功率调节速度和下次调峰时间段的分布式储能系统第一响应集合的功率调节速度中的较小值作为响应集合切换过程中的功率调节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电力调峰的分布式储能聚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以n组分布式储能系统构建分布式储能系统聚合集合,并确定分布式储能系统聚合集合的响应功率和响应容量;
步骤2,根据日均调峰利用系数、可调度荷电状态、功率调节速率、度电成本计算调峰响应过程中各组分布式储能系统的优先调用系数;
步骤3,对优先调用系数进行聚类,将分布式储能系统聚合集合U聚类成k个子集,并分别对各子集内的分布式储能系统按照优先调用系数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得到排序后的k个子集;
步骤4,以步骤3得到的k个子集为基础,采用动态扩充方法确定参与当前调峰时间段的分布式储能系统第一响应集合;分布式储能系统第一响应集合的总输出功率大于等于响应功率且响应时间不低于1小时;
步骤5,将电网调控系统下发的调峰控制指令分解为分布式储能系统第一响应集合中各分布式储能系统的功率控制指令;在当前调峰时间段内,通过对分布式储能系统第一响应集合中各分布式储能系统进行闭环控制,对分布式储能系统第一响应集合进行动态扩充后得到分布式储能系统第二响应集合,使得分布式储能系统第二响应集合的总输出功率等于调峰控制指令;
步骤6,判断当前调峰时间段是否结束;若未结束,则重复步骤4以确定参与下次调峰时间段的分布式储能系统第一响应集合;若结束则进入步骤7;
步骤7,判断本次调峰是否已经结束,其中单次调峰包括多个调峰时间段;
若本次调峰未结束,则在调峰切换时刻,以当前调峰时间段的分布式储能系统第二响应集合的功率调节速度和下次调峰时间段的分布式储能系统第一响应集合的功率调节速度中的较小值作为响应集合切换过程中的功率调节速度,控制当前调峰时间段的分布式储能系统第二响应集合的总输出功率减少、下次调峰时间段的分布式储能系统第一响应集合的总输出功率增大;并进入步骤5;若结束,则进入步骤8;
步骤8,停止调峰响应,按照调度指令以预设速率减小各组分布式储能系统的输出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向电力调峰的分布式储能聚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分布式储能系统聚合集合满足如下关系式:
U={DESS1,DESS2...DESSn}
式中,U表示分布式储能系统聚合集合,DESSi表示第i组分布式储能系统,其中i=1,2,…,n,n表示能够参与调峰响应的分布式储能系统的组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向电力调峰的分布式储能聚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响应容量Q0包括削峰响应容量和填谷响应容量,分别满足如下关系式:
式中,
Q0削峰表示削峰响应容量,
Q0填谷表示填谷响应容量,
α为备用系数,0<α<1,
SOCi,now表示第i组分布式储能系统当前的SOC值,
SOCi,Llimit表示第i组分布式储能系统的SOC运行区间低限值,
SOCi,Hlimit表示第i个分布式储能系统的SOC运行区间高限值,
Qi,e表示第i组分布式储能系统的额定容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5506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