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变压器油腐蚀性硫及老化的研究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55157.7 | 申请日: | 2022-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83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胡仕红;兰新生;王杰;耿植;曾晓亮;田倩倩;王燕;夏亚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G01N33/28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史丽红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变压器 腐蚀性 老化 研究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变压器油腐蚀性硫及老化的研究系统及方法,包括温控装置和依次连通的气体控制装置、腐蚀反应装置、油封装置和集气装置;气体控制装置用于向系统中通入氮气将氧气去除;腐蚀反应装置用于提供触指在变压器油中反应的环境;温控装置用于对腐蚀反应装置中的变压器油和触指进行加热恒温;油封装置用于防止外部空气进入系统;集气装置用于收集腐蚀反应装置中变压器油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本发明能够模拟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研究变压器油受热是否会与套管触指的银、铜发生硫腐蚀,同时能够检测油中溶解气体变化的情况,从而分析套管触指发黑是发生在低温状态下还是高温状态下,以及发生腐蚀时是否会引起油中溶解气体含量的变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压器油腐蚀性硫及老化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变压器油腐蚀性硫及老化的研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换流变压器阀侧套管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关键设备,其尾部通过触式表带插头与阀侧绕组引线连接。四川±800kV复龙站年度检修发现10只阀侧套管中有9只套管尾部插头表带触指均有不同程度变色发黑,EDS、XRD等化学检测结果表明腐蚀产物为硫化银、硫化亚铜。在雅砻江换流站换流变安装期间,也发现阀侧套管接头出现腐蚀产物。但是对两个站使用的绝缘油按照GB2536的规定进行腐蚀性硫及总硫含量测试,油样均合格,同时对两个站绝缘油进行油中溶解气体分析时也未见异常。
油浸式设备中硫腐蚀现象目前已受到广泛重视与研究,但现有研究主要以添加的抗氧化剂二苄基二硫对变压器绕组及油纸绝缘的腐蚀危害进行展开,没有研究变压器油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热时油中腐蚀性硫与银的反应情况,也没有研究出现硫化银、硫化亚铜等腐蚀产物时油中溶解气体变化的情况。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没有研究变压器油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热时油中腐蚀性硫与银的反应情况以及出现硫化银、硫化亚铜等腐蚀产物时油中溶解气体变化的情况,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变压器油腐蚀性硫及老化的研究系统及方法,能够模拟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研究变压器油受热是否会与套管触指的银、铜发生硫腐蚀,同时能够检测油中溶解气体变化的情况,从而分析套管触指发黑是在低温状态下发生还是在高温状态下发生,以及在该温度下发生腐蚀时是否会引起油中溶解气体含量的变化。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变压器油腐蚀性硫及老化的研究系统,包括温控装置和依次连通的气体控制装置、腐蚀反应装置、油封装置和集气装置;所述气体控制装置用于向系统中通入氮气将氧气去除;所述腐蚀反应装置用于提供触指在变压器油中反应的环境;所述温控装置用于对腐蚀反应装置中的变压器油和触指进行加热恒温;所述油封装置用于防止外部空气进入系统;所述集气装置用于收集腐蚀反应装置中变压器油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
进一步的,所述腐蚀反应装置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带呼吸口的玻璃器一、玻璃冷凝管和玻璃瓶,所述玻璃器一的吸气口前端与气体控制装置相连,末端伸入玻璃瓶中,玻璃器一的呼气口与油封装置相连;所述玻璃瓶用于放入变压器油和触指。
进一步的,所述油封装置包括吸收管A和吸收管B,吸收管A上端安装有带呼吸口的玻璃器二,吸收管B上端安装有带呼吸口的玻璃器三;吸收管A内部空置,玻璃器二的呼气口与玻璃器一的呼气口相连,吸收管B内装有变压器油,玻璃器三的呼气口与集气装置相连,玻璃器二的吸气口和玻璃器三的吸气口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气体控制装置包括气源、减压阀和针形阀。
进一步的,所述温控装置包括温控器,温控器中装有加热介质硅油,所述玻璃瓶放置在温控器中。
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支架和三角托架,所述控制支架用于夹持并固定玻璃冷凝管,所述三角托架用于放置并支撑玻璃瓶。
进一步的,吸收管B内中装有2/3体积的变压器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551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