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ETG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56358.9 | 申请日: | 2022-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782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杜垚;李岩;耿磊;纪文雅;王莲莲;槐晓涛;张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展纳米材料有限公司;甘海半导体材料(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2 | 分类号: | C08L67/02;C08K3/04;C08K9/04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辛向东 |
地址: | 2562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etg 导电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碳纳米管塑料导电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ETG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包括:(1)将PETG树脂、硅烷偶联剂、抗氧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料A;(2)将碳纳米管、分散剂混合均匀,混合温度为100‑120℃,得到混合物料B;(3)将混合物料A从双螺杆挤出机主喂料口加入;(4)将混合物料B从双螺杆挤出机侧喂料口加入;(5)混合物料A和混合物料B在双螺杆挤出机的作用下充分混炼挤出、冷却、切粒,即得PETG导电复合材料。本发明工艺简便、操作能耗低,使用该复合材料后续加工出的防静电3D打印线材,表现出更优秀的导电性能和力学性能以及更光滑平整的外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纳米管塑料导电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ETG导电复合材料及 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碳纳米管作为一维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其主要是由呈六边形排列的碳 原子构成的数层到数十层的同轴圆管。它具有非常大的长径比,直径通常在1-100nm之间, 长度在数微米到数百微米。正是由于其大的长径比,碳纳米管在力学、电学、导电导热性能 方面都表现非常优异。
3D打印技术又称快速成型技术或增材制造,它依据计算机软件设计数据,采用离散材料 通过逐层累加的方式制造三维实体,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生产灵活、成本低等特点,被广泛 应用于建筑行业、模具制造、航空航天、电子通信产品以及生物医疗等领域。
熔融沉积成型(FDM)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3D打印技术之一,其采用热熔喷头,使塑性材 料经熔化后从喷头内挤出,最后熔融沉积于所需要打印的位置,逐层堆积打印成型,最终形 成一个完整的打印实体,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可靠性高等优点。
随着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具有特殊性能要求的打印元件日益增多。例如,一些具 有防静电性能要求的打印件,因此,制备出具有防静电功能的3D打印材料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缺乏具有防静电功能的3D打印件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PETG导电复 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特定的工艺对碳纳米管和PETG树脂进行预先处理,然后 分别送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经双螺杆挤出机共混挤出得到分散良好的PETG导电复合材料。 本发明工艺简便、操作能耗低,使用该复合材料后续加工出的防静电3D打印线材,表现出 更优秀的导电性能和力学性能以及更光滑平整的外观。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PETG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80重量份PETG树脂、0.1-1重量份硅烷偶联剂、0.1-1重量份抗氧剂混合均匀, 得到混合物料A;
(2)将1-20重量份碳纳米管、0.5-5重量份分散剂混合均匀,混合温度为100-120℃, 得到混合物料B;
(3)将混合物料A从双螺杆挤出机主喂料口加入;
(4)将混合物料B从双螺杆挤出机侧喂料口加入;
(5)混合物料A和混合物料B在双螺杆挤出机的作用下充分混炼挤出、冷却、切粒,即得PETG导电复合材料。
进一步的,步骤(1)的PETG树脂熔体质量流动速率范围是5-8g/10min(230℃,2.16kg);
硅烷偶联剂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2,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 种,优选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抗氧剂为抗氧剂168、抗氧剂1076、抗氧剂1010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步骤(2)的碳纳米管为单壁碳纳米管、双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中的至 少一种;
分散剂为乙撑双硬脂酸酰胺、季戊四醇硬脂酸酯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季戊四醇硬脂酸 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展纳米材料有限公司;甘海半导体材料(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大展纳米材料有限公司;甘海半导体材料(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563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