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6-甲氧基-苯并恶唑啉-2-酮在诱捕南方根结线虫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64495.7 | 申请日: | 2022-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441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胡凌飞;吴圳玮;张凯迪;郑晓璇;徐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43/76 | 分类号: | A01N43/76;A01P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氧基 恶唑啉 诱捕 南方 线虫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领域,特别涉及6‑甲氧基‑苯并恶唑啉‑2‑酮在诱捕南方根结线虫中的应用。本发明中发现6‑甲氧基‑苯并恶唑啉‑2‑酮作为一种信号物质可以调控南方根结线虫的趋向性行为,该物质安全稳定,对人畜及环境无害,这为南方根结线虫无公害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领域,特别涉及6-甲氧基-苯并恶唑啉-2-酮在诱捕南方根结线虫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植物寄生线虫对世界范围内的多种作物造成严重损害,目前已经在农业生产中上升为第二大病害,仅次于真菌病害。其中,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是造成作物减产最严重的植物寄生线虫。据估计,植物寄生线虫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是由根结线虫引起的。在根结线虫属中,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是最具破坏性的线虫,它的寄主范围广泛,包括大多数农作物和开花植物,而且它的世代时间短、繁殖率高,并且能够与其他土壤传播的病原体形成复合病害。南方根结线虫可以感染3000多种植物的根部,并以蠕虫状的二龄期幼虫(J2)穿透根尖。随后,根结线虫静止不动并在植物根部形成多核巨细胞,从中吸收水分和养分,进而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
一直以来,化学杀线虫剂仍然是最为常用的防治手段。尽管化学防治能减少南方根结线虫的侵染和发生,但是对环境有很大的副作用,化学农药的残留也严重影响到农产品品质和人体健康,因此,采用环境友好型的控制方法十分必要。
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向环境释放多种根系分泌物,包括分泌到根际的6-甲氧基-苯并恶唑啉-2-酮(即,6-甲氧基-2-苯恶唑啉酮,CAS No.:532-91-2),植物的根系分泌物会对土壤中的生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已有研究证实,6-甲氧基-2-苯恶唑啉酮是引起玉米胚芽鞘向光性运动的主要物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6-甲氧基-苯并恶唑啉-2-酮(即,6-甲氧基-2-苯恶唑啉酮,CAS No.:532-91-2)的用途----用于诱捕南方根结线虫。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6-甲氧基-苯并恶唑啉-2-酮在诱捕南方根结线虫上的应用。
作为本发明应用的改进:6-甲氧基-苯并恶唑啉-2-酮先溶于甲醇配制成母液,再用无菌水稀释成工作液,所述工作液中6-甲氧基-苯并恶唑啉-2-酮浓度为1000±100μg/L;所述工作液为南方根结线虫的引诱剂。
具体为:将20mg 6-甲氧基-苯并恶唑啉-2-酮的标准品溶于1mL甲醇配成母液,然后用无菌水稀释成1000±100μg/L的工作液。
作为本发明应用的进一步改进:工作液中6-甲氧基-苯并恶唑啉-2-酮浓度为1000μg/L。
作为本发明应用的进一步改进:当工作液中6-甲氧基-苯并恶唑啉-2-酮浓度为1000μg/L时,根系浸泡于工作液或根际回补工作液后植物对南方根结线虫表现出更强的吸引作用,而且入侵植物根部的线虫数量更多,可以作为南方根结线虫引诱剂。
本发明具体为:用1000μg/L的6-甲氧基-苯并恶唑啉-2-酮浸泡玉米根系后,根系对南方根结线虫具有显著吸引作用;将1000μg/L的6-甲氧基-苯并恶唑啉-2-酮施加于玉米根际后,南方根结线虫对植株表现出强烈的趋向作用,并显著提高南方根结线虫对植物的入侵。
6-甲氧基-苯并恶唑啉-2-酮作为玉米的一种根系分泌物,在土壤中稳定存在,是一种有效的信号物质,本发明利用它来诱捕根结线虫。总的来说,通过植物根系分泌物进行南方根结线虫无公害防治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644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