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物地下室管线施工控制系统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70521.7 | 申请日: | 2022-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29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3 |
发明(设计)人: | 关凯;王生涛;韦鲲鹏;杨庆;张春鑫;张安强;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G01L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恩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459 | 代理人: | 李强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物 地下室 管线 施工 控制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物地下室管线施工控制系统及其方法,包括,中央处理系统、压力测试模块、数据获取模块和显示终端,其中:压力测试模块:包括多个压力传感器,且每个压力传感器的物理地址唯一,压力传感器用于测试每个管道支架上对应管道安装处的压力状态,设多个压力传感器在管道支架上的分布矩阵为G。本发明中,中央处理系统将压力传感器反馈的信息与数据获取模块获取的模型图组合处理,通过中央控制系统发送至显示终端,施工人员通过观察显示终端,从而可直观观察此管道在管道支架上的管道安装是否正确以及直观反映管道的安装进度,解决了难以直观的通过显示终端对管线施工进度以及施工准确性进行把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线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物地下室管线施工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化设计施工的普及,将BIM技术应用到管线综合技术当中,实现对整个管线设计过程可视化的同时,将管线综合技术与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利用BIM技术,建立管线设计过程中的管线分布的三维模型图,能够将工程中各种管线的具体安排情况呈现出来,不仅各个岗位中的技术人员能够为管线的综合设计提供不同视角下的建议,还能够对提高管线综合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起到重要的作用。
虽然在管线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能对管线分布进行立体化观察,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管道安装依旧会存在管道安装走向错乱的情况,若不能及时对管道安装正确情况进行把控,后期的施工返工会对施工周期造成较大影响,并且,由于地下管线交错复杂,且施工场地较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若采用对工地巡查的方式对施工进度进行观察,则大大降低对施工进度把控的效率,若能直观的通过显示终端对管线施工进度以及施工准确性进行把控,则大大提升施工进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难以直观的通过显示终端对管线施工进度以及施工准确性进行把控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建筑物地下室管线施工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物地下室管线施工控制系统,包括,中央处理系统、压力测试模块、数据获取模块和显示终端,其中:
压力测试模块:包括多个压力传感器,且每个压力传感器的物理地址唯一,压力传感器用于测试每个管道支架上对应管道安装处的压力状态,设多个压力传感器在管道支架上的分布矩阵为G,则G可以表示为,
其中,e表示管道支架的标号,h表示管道的标号;
数据获取模块:获取地下室管线分布分布模型图、管道支架分布模型图和压力传感器分布模型图,其中,管线分布模型图、管道支架分布模型图和压力传感器分布模型图中分别对应有每个管线的管道的对应标号、管道支架的对应标号和压力传感器的对应标号;
中央处理系统:接收数据获取模块和压力测试模块获取和测试的数据,并将接收的数据进行组合处理在同一个模型图内;
显示终端:对中央处理系统接收处理后的的信息进行接收和显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管道支架呈U型结构,所述压力传感器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管道支架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管道支架的水平端套设有与管道标号数量对应的呈U型结构的多个推架,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推架的底部,所述推架的底部连接有至少两个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外部套设有挤压弹簧,所述管道支架的底部通过螺栓可拆卸安装有呈U型结构的支撑板,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底部与所述支撑板的水平端贴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挤压弹簧挤压所述推架的竖直端顶部位于所述管道支架的水平端的上方,所述推架在管道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至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支撑板的水平端抵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705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