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探鱼器与打窝船深度融合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70618.8 | 申请日: | 2022-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28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3 |
发明(设计)人: | 干滔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派丽肯智能渔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5/96 | 分类号: | G01S15/96;G06F18/25;B63B34/00;H04W84/12;A01K97/02;A01K97/00;G01S7/521;G01S19/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识智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67 | 代理人: | 牛琳 |
地址: | 3157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探鱼器 打窝船 深度 融合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探鱼器与打窝船深度融合的方法,包括探鱼器、打窝船和移动终端;首次将探鱼器与打窝船以串口、WIFI、网口的方式建立通信,使得探鱼器成为打窝船的一部分;与打窝船建立通信后,使探鱼器能够超于本身通讯距离;探鱼器通过获取打窝船GPS数据,在相同的时间范围内,对采集的水下数据进行算法拟合,生成当前打窝船位置的相关水下信息画面;移动终端上的APP在获取探鱼器与打窝船单点数据后,进行任务组合,实现不同场景下的任务特色功能;探鱼器和打窝船通过软件开发,使其合并成为一种APP;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探鱼器单独使用的技术短板,使其拥有了超远距离的工作模式,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拥有较好的体验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探鱼器与打窝船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探鱼器与打窝船深度融合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打窝船与探鱼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以及应用于智能渔具的各个应用场景;特别是在特殊场景,需要通过探鱼器对各种水域的水下环境进行探测,以及能够将饵料准确的投放到鱼群区域。
但是由于市场上现有的探鱼设备,均无法与打窝船进行深度融合,仍受制于探鱼器距离短、无法实现与打窝船真正的融合;打窝船与探鱼器均为独立智能控制设备或AP端进行控制,整体使用体验感不佳。导致操作者无法快速有效地采集当前水域所需要的相关垂钓的数据,极大的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所以,一种探鱼器与打窝船深度融合的方法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探鱼设备,均无法与打窝船进行深度融合,仍受制于探鱼器距离短、无法实现与打窝船真正的融合;打窝船与探鱼器均为独立智能控制设备或AP端进行控制,整体使用体验感不佳。导致操作者无法快速有效地采集当前水域所需要的相关垂钓的数据,极大的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探鱼器与打窝船深度融合的方法,包括探鱼器、打窝船和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将探鱼器固定于打窝船上,所述打窝船包括船体和遥控器,所述探鱼器通过串口、WIFI、网口与船体进行数据传输,所述船体通过WIFI与遥控器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移动终端通过WIFI与遥控器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探鱼器与打窝船深度融合的方法如下所示:
步骤1、首次将探鱼器与打窝船以串口、WIFI、网口的方式建立通信,使得探鱼器成为打窝船的一部分;
步骤2、与打窝船建立通信后,使探鱼器能够超于本身通讯距离;
步骤3、探鱼器通过获取打窝船GPS数据,在相同的时间范围内,对采集的水下数据进行算法拟合,生成当前打窝船位置的相关水下信息画面;
步骤4、移动终端上的APP在获取探鱼器与打窝船单点数据后,进行任务组合,实现不同场景下的任务特色功能;
步骤5、探鱼器和打窝船通过软件开发,使其合并成为一种APP,进行各种条件下,不同情景的组合任务。
进一步的,所述船体包括第一图传模块和船控,所述第一图传模块和船控之间通过UART串口进行数据传输;所述遥控器包括第二图传模块和RC,所述第二图传模块和RC之间通过UART串口进行数据传输。
进一步的,所述探鱼器将检测到的实时数据通过串口、WIFI、网口发送至第一图传模块,通过算法与打窝船数据进行结合,使得探鱼器在超远距离下执行多种任务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探鱼器与打窝船功能进行深入技术融合后,使得打窝船具备了水下地形图绘制、多点探鱼、区域探鱼的功能。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使得打窝船与探鱼器紧密融合,使得操作者通过一套可视化智能控制终端对打窝船和探鱼器进行控制,同时结合两者数据手机,实现水下地形图绘制的功能,极大地改善了钓鱼人的多种应用场景的需求,提高了垂钓者的乐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派丽肯智能渔具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派丽肯智能渔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706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隐私数据处理方法、检测引擎及系统
- 下一篇:人体与人脸联合检测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