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丝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74143.X | 申请日: | 2022-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939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发明(设计)人: | 甘伟;张传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14/48;B28B19/00;B28B1/08;C04B11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覃钊雄 |
地址: | 51000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丝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丝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钢丝料增强混凝土,采用水泥基细集料混凝土材料作为基料、钢丝料作为增强改性材料,免去钢丝料和基料的搅拌工艺,通过钢丝料铺筑,以及高流动性基料压浆或灌浆,的途径制备得到。本发明钢丝料与基料的复合工艺,采用钢丝料铺设(或分层铺设)、压浆或灌浆浇筑、渗透、振动技术的免搅拌复合混凝土工艺。将基料充满钢丝间空隙,包裹每根钢丝,形成匀质(或层状)复合钢丝混凝土。这是基于本发明釆用了高性能的高流动性的基料和压浆(或灌浆)技术,成型工艺便捷,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丝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普通水泥混凝土、砂浆的抗压强度高,但抗拉、抗裂、抗弯、抗冲击及韧性却比较差,在其中加入纤维可有效的改善、提高上述性能,形成纤维混凝土。常用的纤维有低弹性模量纤维(如尼龙纤维、聚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等)和高弹性模量纤维(钢纤、维碳纤维、玻璃纤维等)两大类。一般说低弹性模量纤维能提高混凝土抗冲击韧性,但对抗拉强度影响不明显。高弹性模量纤维能显著的提高韧性和抗拉强度,例如:在混凝土中掺入1.2~2%体积比的钢纤维,其抗弯强度可提高1.5~3倍,韧性可提高3~10倍以上,抗拉强度提高20%~50%。
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在我国采用碳钢、合金钢和不锈钢等制造成的平直形、压痕形、波形、端沟形、大头形和不规则麻面形等短切钢纤维。工程中常用长度在20~60mm,当量直径在0.3~0.9mm,长径比30~80的钢纤维,掺入混凝土中形成复合钢纤维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在结结构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如桥面部分的面层结构、公路地面、飞机跑道、桥面的铺装、隧道衬里、盾构管片工程以及混凝土构件等。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定问题,使其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施工时混凝土和易性差,搅拌、浇筑和振动捣实时会发生纤维成团,分散不均匀等质量问题,粘接性能也有待改进,纤维价格也偏高,影响了钢纤维混凝土的推广应用。我国已有相应的纤维混凝土技术规程,如JGJ/T221—2010纤维混凝土应用技规程、GB/T38901--2020纤维混凝土盾构管片等。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钢纤维有四大类,高强钢丝切断型、薄板剪切型、钢锭铣削型和熔抽型。我国纤维增强混凝土技术,主要是短切纤维(短切钢纤维和聚合物纤维)增强水泥混凝土和钢网(片状编织钢筋、钢丝网或焊接钢网)增强水泥混凝土和砂浆(均称为纤维混凝土)。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和赋予混凝土不同的应用目的和应用范围,本发明提出了与现有钢纤维改性混凝土不同构思的钢丝混凝土SWC(steel wire concrete),以钢丝料(形成无规毡、网、云团状)增强改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以高性能、高流动性的水泥基细集料混凝土为基料,以钢丝形成的(无规毡、网或云团状)钢丝料为增强改性材料,通过免搅拌的压浆或灌浆工艺,而制备出的一种钢丝增强改性的钢丝混凝土。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钢丝混凝土,所述钢丝料增强混凝土采用水泥基细集料混凝土材料作为基料、钢丝料作为增强改性材料,免去钢丝料和基料的搅拌工艺,通过钢丝料铺筑,以及高流动性基料压浆或灌浆的途径制备得到。
优选地,所述水泥基细集料混凝土材料含高性能砂浆、轻集料的混凝土材料等。
优选地,所述为钢丝料增强混凝土材料,即钢丝混凝土材料,或钢丝砂浆材料,或钢丝轻集料混凝土材料,或与钢筋混凝土、轻集料混凝土的层状复合材料。
优选地,所述钢丝料钢丝为直径或当量直径0.3~0.9mm的钢丝制成的毡状、网状或云团状的钢丝料。
钢丝混凝土可用于各种装配式复合板构件、防震减震复合构件或薄壁混凝土结构、装饰构件、港区道路、桥面铺装等。例如抗震性能要求较高的构件、建筑节能轻质外墙板、防撞击复合构件和其它混凝土制品等。钢丝混凝土也可与钢筋配合形成钢丝钢筋混凝土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大学,未经广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741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