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麦3A染色体特异细胞学探针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75100.3 | 申请日: | 2022-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649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洁;郎涛;蒋云;邵永胜;王颖;郭元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上海捷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Q1/6841;C12N15/11 |
代理公司: | 成都坤伦厚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7 | 代理人: | 李红灵 |
地址: | 61002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麦 染色体 特异 细胞学 探针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分子遗传领域,具体涉及小麦3A染色体特异细胞学探针及其应用。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探针,所述探针的核酸序列如SEQ INNO.1所示,所述探针的3’端、5’端和序列中间位置的胸腺嘧啶上连接有荧光基团。本发明提出了新的小麦染色体特异探针DNA,针对性和特异性极强,探针信号佳,可为后续小麦染色体的高纯度流式分选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保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遗传领域,具体涉及小麦3A染色体特异细胞学探针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小麦是世界上第一大粮食作物,在我国也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小麦为异源六倍体作物(基因组为AABBDD),基因组巨大(约为17G)且重复序列多,结构复杂。因此,对小麦进行基因组测序成本非常高,且在重复序列丰富区域常常不能正确组装。单染色相较于整个基因组而言,数据量小(常为数百兆),因此测序成本低。而且,对单染色体测序,可有效避免其他染色体的干扰,组装准确度更高。因此,单染色体测序对于小麦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准确分选出需要测序的目标染色体是进行单染色体测序的前提。单染色体分选可基于染色体大小和荧光标记强度两种方式进行。对于小麦而言,由于A、B、D组内染色体大小差异较小,直接按染色体大小进行分选难以获得高纯度目标染色体,从而无法进行后续的单染色体测序。如果开发单染色体特异探针,则可使目标染色体携带特异的荧光信号,从而达到高纯度分选的目的。部分小麦染色体的特异重复序列拷贝数低,导致探针信号极弱,难以被肉眼检测到。这类探针一般被认为是开发失败的探针,无法使用,极大限缩了小麦染色体特异探针的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小麦3A染色体特异细胞学探针及其应用。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探针,所述探针的核酸序列如SEQ IN NO.1所示,所述探针的3’端、5’端和序列中间位置的胸腺嘧啶上连接有荧光基团。
优选的,所述序列中间位置为序列第23号的胸腺嘧啶。
相应的,所述探针在小麦基因测序中的应用。
相应的,所述探针在小麦高纯度分选中的应用。
优选的,利用所述探针对小麦细胞进行杂交。
优选的,杂交温度为42℃,杂交时间为2h。
优选的,所述杂交使用的杂交缓冲液为:利用柠檬酸钠缓冲液和TE缓冲液对探针粉末稀释后获得。
优选的,柠檬酸钠缓冲液和TE缓冲液的体积比为1:1。
相应的,利用所述探针制备的试纸、试剂、试剂盒。
相应的,包含所述探针制备的试纸、试剂、试剂盒。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出了两种新的小麦染色体特异探针DNA,针对性和特异性极强。本发明还进一步提出的荧光基团连接方式进行荧光基团连接,可使极弱信号探针的信号显著放大,为后续小麦染色体的高纯度流式分选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保证。
附图说明
图1为以Oligo-3A-5’为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图;
图2为以Oligo-pSc119.2和Oligo-pTa535为探针在图1相同的染色体分裂相上进行杂交的荧光原位杂交图;
图3为以Oligo-3A-3’5’为探针,曝光时间2秒的荧光原位杂交图的荧光原位杂交图;
图4为以Oligo-pSc119.2和Oligo-pTa535为探针在图3相同的染色体分裂相上进行杂交的荧光原位杂交图;
图5为以Oligo-3Aplus为探针,曝光时间2秒的荧光原位杂交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上海捷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上海捷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751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雷达设备和雷达方法
- 下一篇:标准清晰度到高清晰度导航路线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