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功率风电偏航轴承圈用钢、轴承圈及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76733.6 | 申请日: | 2022-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522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汪开忠;杨志强;周康;胡芳忠;陈世杰;王自敏;金国忠;吴林;杨少朋;庄振;陈恩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44;C22C38/46;C21D1/18;C21D1/25;C21D1/28;C21D6/00;C21D9/40;F16C33/62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于婉萍 |
地址: | 243003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功率 偏航 轴承 圈用钢 生产工艺 | ||
1.一种大功率风电偏航轴承圈用钢,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含有:C 0.47%~0.57%、Si 0.40%~0.70%、Mn 1.30%~1.50%、Cr 0.50%~0.70%、Mo 0.35%~0.45%、Ni 0.25%~0.35%、V 0.035%~0.075%、Al 0.015%~0.025%、P≤0.015%、S≤0.010%、N≤0.0080%、O≤0.0040%,其余为Fe和其它不可避免的杂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大功率风电偏航轴承圈用钢,其特征在于,化学成分配比应符合:
1)12.5≤(0.54×C%)×(1+3.34×Mn%)×(1+0.7×Si%)×(1+0.37×Ni%)×(1+2.61×Cr%)×(1+3×Mo%)×(1+0.6×V%)≤18.5;
2)0.52%≤C%+(Mn%)/6-(Cr%+Mo%+V%)/5+(Ni%)/15≤0.60%。
3.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大功率风电偏航轴承圈用钢生产轴承圈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电弧炉或转炉冶炼→LF炉精炼→RH或VD真空脱气→圆坯连铸→圆坯加热→锻造→冲孔→辗环→热处理→机加工→探伤→包装入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大功率风电偏航轴承圈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热处理采用正火和调质热处理工艺,调质过程包括淬火和回火。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大功率风电偏航轴承圈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正火过程中,辗环后的偏航轴承圈半成品入炉温度≤600℃,正火加热温度(T1,℃)为1050~1150℃,正火保温时间(t1,min)由轴承圈壁厚(S,mm)和正火加热温度(T1,℃)决定,满足S-T1/20≤t1≤S-T1/80,水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大功率风电偏航轴承圈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调质过程中,淬火加热温度(T2,℃)为880~980℃,淬火保温时间(t2,min)由轴承圈壁厚(S,mm)和淬火加热温度(T2,℃)决定,满足S-T2/10≤t2≤S-T2/50,水冷;
回火加热温度(T3,℃)为600~700℃,回火保温时间(t3,min)由轴承圈壁厚(S,mm)和回火加热温度(T3,℃)决定,满足1.5×S-T3/10≤t3≤1.5×S-T3/50,水冷。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大功率风电偏航轴承圈的生产工艺制得的轴承圈,其特征在于,轴承圈壁厚≥240mm,所述轴承圈回火后表层12.5mm处晶粒尺寸≤25.5μm,轴承圈1/2壁厚处晶粒尺寸≤26μ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高均质化大功率风电偏航轴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圈1/2壁厚处抗拉强度≥950MPa、屈服强度≥850MPa、-40℃KV2≥100J;2000MPa接触应力作用下,接触疲劳寿命≥100万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高均质化大功率风电偏航轴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圈回火后表层12.5mm处的索氏体含量为100%,轴承圈1/2壁厚处的索氏体含量≥9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7673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